紅繡鞋 · 中呂 · 晚秋

夢斷陳王羅襪,情傷學士琵琶。又見西風換年華。 數杯添淚酒,幾點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從與洛神相會的夢中醒來,有如白居易作《琵琶行》那樣感傷。秋風又起流年易逝。 幾杯酒下肚勾起傷心的眼淚,黃花幾點送走了秋光,獨自一人浪跡天涯。

注釋

紅繡鞋:北曲曲牌名,又名“朱履曲”,入“中呂宮”,亦入“正宮”。首二句對。第四、五句多作五字對句。與南曲不同。 中呂:宮調名。 晚秋:曲題。 夢斷:夢被截斷。指從夢中驚醒。 陳王:指三國魏文學家曹植。他最後的封地是陳郡(今河南淮陽),諡號“思”,故被稱爲陳思王、陳王。 羅襪:絲襪。語出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句。傳說曹植曾求甄逸之女爲妻,未果。甄女後歸曹丕,爲郭后害死。曹植入京見其遺物,傷心淚下。歸途中經洛水,“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作《洛神賦》,其中描寫神女體態輕盈、款步飄然,使用了“羅襪”一詞。 學士琵琶:指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琵琶行》詩,詩中對琵琶女寄予深切的同情,並有感於自己與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而格外傷感。 西風換年華:秋風蕭颯,一年將盡。 添淚酒:化用范仲淹《蘇幕遮·碧雲天》詞中“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句意。 天一涯:天各一方。指相隔遙遠。

這首小令描寫送別時的傷感之情。先以洛神和琵琶女兩個典故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意緒,然後以對仗工整的“數杯添淚酒,幾點送秋花”兩句,渲染離別時令人淚下的悲傷場面。

賞析

此曲以“晚秋”作題,描寫送別時的傷感。晚秋本身有一種淒涼蕭瑟的氣氛,更加快襯出傷感離別之痛,反映出作者與洛神失之交臂的無限痛苦。 運用典故閃示意象而不加詳述,從而啓動讀者的經驗和聯想,是古代文學作品常用的表意手法。文章開頭連用陳王羅襪、學士琵琶兩個典故,開篇點題。接着又用“淚酒”和“秋花”兩個意象,來加強文章的傷情色彩。面對漂泊天涯的處境,只能酒淚齊下,有着無限的哀思。揮手自此去,天涯兩地人,加上作品中着意突出深秋的肅殺,收到令人了黯然神傷的效果。 從曲子起首兩句的兩則典故來看,內容都同異性之間的萍水相逢有關,這種邂逅引出了一段動情的故事,然而其悲劇性正在於情緣的曇花一現。詩人已明知“夢斷”,卻依然禁不住“情傷”,可見他的一往情深,這種註定無法再現的情夢,便爲全曲定下了一種惆悵與失落的基調。值得一提的是,曹植的《洛神賦》記稱“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雖未說明具體的時日,但賦中有“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語,可知他與洛神的相遇正值秋季;而白居易《琵琶行》,則明言“楓葉荻花秋瑟瑟”、“唯見江心秋月白”。這兩個典故都符合“晚秋”的題面,在本作中恐怕不是偶然的。這樣一來,“又見西風換年華”,既是作者的真切感受,又與前述的典故照應相合,就更覺意味深長了。 在秋天的悲涼氣氛中,作者又以苦酒與殘花爲陪襯,敘出了自己“天一涯”的漂泊現實。一場情夢本就無憑,再加上時間的暌隔(“又見西風換年華”)與空間的距離(“行人天一涯”),就使人倍覺不堪了。作品的每一句都不啻爲一聲嘆喟,詩人將這種種內容納於“晚秋”的題目之下,其處境與心境的悲悽,就是呼之欲出的了。 此曲的主要藝術特色是大量引用前人離別傷感的詩句,來表現作者的離愁別緒,堪稱一首寫離別的佳作。文章的精妙之處還在於,全文寫離別卻無一“離”字,顯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

李致遠

李致遠[元](1261-約1325)字致遠。工曲,今僅存還牢末劇一種,散曲散存太平樂府等選本中。何夢華抄本《太平樂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陽(今屬江蘇)。存小令26首,套數4篇及雜劇《還牢末》。仇遠相交甚密。據仇遠寫給李致遠的《和李志遠君深秀才》詩中說他“有才未遇政績損”“亦固窮忘怨尤”“一瓢陋巷誓不出,孤雲野鶴心自由”,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順,一生鬱郁不得志,但性格孤傲清高。《太和正音譜》列其爲曲壇名家,評其曲曰:“如玉匣昆吾。” ► 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