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心苗:內心。這裏指心中的情感如同剛出土的幼苗,含蓄且充滿生機。
- 鸞牋(jiān):一種精美的紙張,常用來寫詩或寫信,此處即指信箋。
- 聲咽(yè):聲音因悲痛而哽咽不出。
翻譯
心中涌動着無盡的情思,在精美的信箋上寫了一半,寫好後輕輕地貼近胸口折起。即將分離時仔細查看,發現信紙上淚痕斑斑,忍不住又重新寫下幾行小字,此時悲痛得聲音都哽咽了。
身處兩地,彼此都因思念而黯然神傷,分離的這份痛苦難以傾訴。即便如此,也一定在暗地裏思念得深切。等你歸來時,看到的定是傷心斷腸之人。當你打開這封信時,應該能看到信紙上被淚水浸紅的字跡都已模糊消失了。
賞析
這首《踏莎行·寄書》是陳子龍寫給心中戀人的作品,情感真摯細膩,讀來令人動容。上闋中,「無限心苗,鸞牋半截」開篇便點出女子內心情思涌動難平,寫信也只能寫一半,給人無盡遐想。「寫成親襯胸前折」這一細節刻畫十分動人,將信貼近胸口,體現出女子對所寫內容的珍視,以及對收信人的深情眷戀。而「臨行檢點淚痕多,重題小字三聲咽」通過淚痕與哽咽的描寫,生動展現出離別時女子的悲傷與不捨。
下闋「兩地魂銷,一分難說」直接傾訴分離之苦難以言說。「也須暗裏思清切」則想象對方也在默默深切思念,深化了彼此間的情意。最後「歸來認取斷腸人,開緘應見紅文滅」以充滿畫面感的場景結尾,讓人彷彿看到女子在等待中肝腸寸斷,淚水浸溼書信字跡,進一步凸顯出這段相思的深沉與哀怨。整首詞以寄書爲線索,巧妙地將女子離別之愁、思念之苦融入其中,詞風婉約細膩,意境悽美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