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城曲二首

· 杜牧
【其一】 整整復斜斜,隋旗簇晚沙。 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 誰憐容足地,卻羨井中蛙。 【其二】 王頒兵勢急,鼓下坐蠻奴。 瀲灩倪塘水,叉牙出骨須。 乾蘆一炬火,回首是平蕪。
拼音

《臺城曲二首》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作品,收入在其作品集《樊川文集》。本詩以韓擒虎與張麗華對舉,且兩人攜手逃入井中,可見陳後主的昏庸,連逃命都不忘記帶美人,譏斥陳後主在大軍壓境之際扔耽於淫樂,終至亡國。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整整復斜斜:形容隋軍隊伍整齊而又綿延。「整整」,整齊的樣子;「斜斜」,指隊伍綿延。
  • **隋旗簇晚沙:「簇(cù)」,簇擁。意思是隋軍的軍旗在傍晚的沙灘上簇擁。
  • **韓擒虎:隋朝名將,奉命領軍伐陳,兵臨建康(今江蘇南京),陳後主陳叔寶被俘,陳朝滅亡 。
  • **張麗華:陳後主的寵妃,美貌聰慧,陳亡時與陳後主躲在景陽宮井中,被隋軍搜出。
  • **王頒:北周名將王僧辯之子,陳亡後,爲父報仇,率人掘陳霸先陵墓,燒燬屍骨。
  • **蠻奴:指陳將任忠的小名。
  • ****瀲灩(liàn yàn)**:水波盪漾的樣子。
  • **倪塘:地名,在今江蘇南京附近,是陳後主遊玩的地方。
  • **叉牙:參差不齊的樣子。這裏形容王頒等人的形貌。
  • **乾蘆:乾枯的蘆葦。 「乾(gān)」,同「幹」。
  • **平蕪:雜草叢生的原野。

翻譯

【其一】 隋軍隊伍整齊而又綿延不斷,傍晚時分軍旗在沙灘上簇擁。 宮殿門外是名將韓擒虎的軍隊,而樓頭上卻是張麗華這位寵妃。 有誰會憐惜那勉強容身的小小地方,這時反倒羨慕起井中的青蛙(可以藏得安穩)。

【其二】 王頒的軍隊來勢洶洶十分緊急,任忠這位陳將卻還鼓下安坐不動。 倪塘那水波盪漾的湖水啊,王頒等人如惡物般叉牙的骨頭鬍鬚盡顯猙獰。 乾枯的蘆葦被一把火點燃,回首望去,曾經繁華之地已化作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原。

賞析

這兩首詩以南北朝時期陳朝滅亡爲背景,生動地描繪了歷史的興衰變遷與人物命運的無常。第一首詩,通過「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這樣鮮明的場景對照,凸顯出王朝覆滅之際的慌亂與荒誕,一邊是敵軍壓境,一邊是君主仍沉迷女色。末兩句「誰憐容足地,卻羨井中蛙」用一種詼諧又悲涼的語氣,諷刺了帝王末路時可憐又可笑的處境。第二首詩,以王頒的軍事行動爲主線,展現了戰火中繁華的凋零。「瀲灩倪塘水,叉牙出骨須」等句,從景色到人物形象的描寫,渲染出緊張且殘酷的氛圍。「乾蘆一炬火,回首是平蕪」,用簡潔而有力的筆觸勾畫出曾經繁華之地化爲荒蕪的景象,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對歷史滄桑的深沉感慨,杜牧意在借古諷今,告誡當朝統治者不可重蹈覆轍,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 。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居中書舍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爲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