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顧詩二首
【其一】
靜居懷所歡,登城望四澤。
春草鬱靑靑,桑柘何奕奕。
芳林振朱榮,淥水激素石。
初征冰未泮,忽焉振絺綌。
漫漫三千里,迢迢遠行客。
馳情戀朱顔,寸陰過盈尺。
夜愁極清晨,朝悲終日夕。
山川信悠永,願言良弗獲。
引領訊歸雲,沈思不可釋。
【其二】
獨悲安所慕,人生若朝露。
綿邈寄絶域,眷戀想平素。
爾情旣來追,我心亦還顧。
形體隔不達,精爽交中路。
不見山上松,隆冬不易故。
不見陵澗柏,歲寒守一度。
無謂希見疏,在遠分彌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潘岳:西晉文學家。
- 奕奕:形容光彩閃耀的樣子。
- 朱榮:紅花。
- 泮(pàn):融解。
- 絺綌(chī xì):葛布的統稱。
- 悠永:久遠。
- 願言:思念殷切的樣子。
- 綿邈:遙遠。
翻譯
【其一】 安靜地居住懷念心中所喜愛之人,登上城樓眺望四方的湖澤。春天的青草鬱鬱蔥蔥,桑樹柘樹多麼光彩閃耀。芬芳的樹林中紅花振動,綠水中波浪衝擊着白石。剛開始出征時冰還未融化,忽然就穿上了葛布衣服。漫漫的三千里路,是那迢迢遠行的人。縱情愛戀着那美麗的容顏,很短的時間就如同過去了很長。夜晚愁苦至極到清晨,早晨悲傷一直延續到日暮。山川實在是久遠,心中殷切希望卻未能實現。伸頸遠望詢問那歸來的雲,沉思不已難以釋懷。 【其二】 獨自悲傷所傾心愛慕的,人生就如同早晨的露水。遙遠地寄託在隔絕的地方,眷戀思念平常的日子。你的情意已經來追隨,我的心也回頭眷顧。身體形體阻隔不能到達,精神在中途相交。看不見山上的松樹,隆冬也不改變舊貌。看不見山澗的柏樹,歲寒時節堅守着一種姿態。不要說因爲希望少見就疏遠,在遠方情感反而更加堅固。
賞析
這組詩圍繞着思念和人生的感嘆展開。詩中描繪了自然景色,如郁郁青青的春草、奕奕的桑柘等,營造出一種或清新或悠遠的氛圍。通過對遠行、時光流逝的描寫,表達了對所愛之人的深切思念和眷戀。同時以山上鬆、陵澗柏來比喻情感的堅定。「人生若朝露」則體現出對人生短暫無常的感慨。整體語言優美,情感真摯而深沉,富有感染力。潘岳以細膩的筆觸,展現出內心的複雜情感和對生活、情感的思考。

潘岳
西晉時期文學家,“太康文學”的主要代表。字安仁,又稱潘安。祖籍滎陽郡中牟縣(今屬河南),祖父潘瑾,曾官安平太守,其父潘茈,做過琅琊太守。潘岳少年時就被鄉里稱爲神童,二十多歲就名聲大振。初爲河陽令、轉懷縣令,歷任太子舍人、長安令、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史書記載他“性輕躁”,熱衷於官場趨炎附勢,與豪門石崇諂事權貴賈謐,爲謐“二十四友”之首,爲世人所譏。公元300年(永康元年)趙王司馬倫的親信孫秀污衊潘岳和石崇等參與淮南王、齊王作亂,因此被誅,並夷三族。詩賦都很有名。其代表作《悼亡詩》三首,爲紀念亡妻所作,情意深厚真摯;賦也多有名篇,造句工整,用典淺近,對後世有較大影響。明人張簿輯有《潘黃門集》傳世。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