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英王雞

· 王勃
蓋聞昴日,著名於列宿,允爲陽德之所鍾。 登天垂象於中孚,實惟翰音之是取。 歷晦明而喔喔,大能醒我夢魂;遇風雨而膠膠,最足增人情思。 處宗窗下,樂興縱談;祖逖牀前,時爲起舞。 肖其形以爲幘,王朝有報曉之人;節其狀以作冠,聖門稱好勇之士。 秦關早唱,慶公子之安全;齊境長鳴,知群黎之生聚。 決疑則薦諸卜,頒赦則設於竿。 附劉安之宅以上昇,遂成仙種;從宋卿之窠而下視,常伴小兒。 惟爾德禽,固非凡鳥。 文頂武足,五德見推于田饒;雌霸雄王,二寶呈祥於嬴氏。 邁種首云祝祝,化身更號朱朱。 蒼蠅惡得混其聲,蟋蟀安能竊其號。 即連飛之有勢,何斷尾之足虞? 體介距金,邀榮已極;翼舒爪奮,赴鬥奚辭? 雖季郈猶吾大夫,而塒桀隱若敵國。 兩雄不堪並立,一啄何敢自妄? 養成於棲息之時,發憤在呼號之際。 望之若木,時亦趾舉而志揚;應之如神,不覺尻高而首下。 於村於店,見異己者即攻;爲鸛爲鵝,與同類者爭勝。 爰資梟勇,率遏鴟張。 縱衆寡各分,誓無毛之不拔;即強弱互異,信有喙之獨長。 昂首而來,絕勝鶴立;鼓翅以往,亦類鵬摶。 搏擊所施,可即用充公膳;翦降略盡,寧猶容彼盜啼。 豈必命付庖廚,不啻魂飛湯火。 羽書捷至,驚聞鵝鴨之聲;血戰功成,快睹鷹鸇之逐。 於焉錫之雞幛,甘爲其口而不羞;行且樹乃雞碑,將味其肋而無棄。 倘違雞塞之令,立正雞坊之刑。 牝晨而索家者有誅,不復同於彘畜;雌伏而敗類者必殺,定當割以牛刀。此檄。
拼音

譯文

雞啊,在天上以昴日星君而著名於二十八宿,使太陽神所鍾愛的。在人間,你能溝通神明,顯示國運興衰的徵兆。 黎明時分,雄雞高叫,把人們從夢中叫醒。風雨之天,膠膠而鳴,誘發人的思鄉之情。宋處宗窗下的長鳴雞啊,與處宗舒心暢談,祖逖牀前的雞,叫醒祖逖舞劍習武。頭戴雞帽打扮成雞形的人,那是朝廷報時間的官員,用雞冠形的頭盔作帽子,那是聖人孔門的弟子子路。秦國函谷關的夜鳴,使孟嘗君安全離境,齊人百姓家雞聲的應和,讓人們知道齊國的富裕;遇有疑問,人們用雞卜卦,遇到大赦,人們把金雞立於長杆之上。淮南王劉安之宅的雞隨劉安得道昇天,宋卿房梁雞窩裏的小兒是他說不清年齡的祖宗。 雞啊,你是高德之禽鳥,決不是普通的凡鳥所能比。文有鳳冠,武有利爪,你的五種美德藉助於田饒昭示給國人。雌能稱霸,雄能稱王,你的祥瑞之氣藉助於二寶呈現給秦王。辛勤飼養你們,爲你們起名的祝雞翁,使你們有了朱朱的名字。蒼蠅從此不能和你並列同類,蟋蟀也從此竊取不了你美好的名聲。 看你連續撲打縱橫躍擊的氣勢,那裏會有自斷其尾逃避決鬥的的擔心呢。身上披甲,腳上武裝金鉤,你的裝備之好已到極點,兩翼張開,腳爪奮起,去與其它雞搏鬥吧。季平子和郈昭伯此時成了你的的臣下,你雄立鬥樁儼然國君一樣威風。兩雄相鬥必須決出勝負,一次啄擊的勝利又怎能自誇呢。平常的訓練中養成優良的品性,在呼號爭殺中才顯示出真正神威。初時看你似木頭一般沒有反應,關鍵時刻你卻是鐵爪橫舉神志昂揚。應戰時,反應機敏神鬼莫測,衝殺中不由自主地尾巴高聳,俯首直擊。無論是在村或是在店,碰到對手就攻擊,無論生爲鸛生爲鵝,在同類中都要傲立群雄。憑藉梟勇好鬥的天性擊退對手的攻擊。即使力量大小懸殊,也敢勇於戰鬥,即使形勢不利,也要(用我的利喙戰鬥到底)戰鬥到底。 大勝之後,昂首挺胸,張開翅膀,儼然大鵬展翅。搏擊中撕下的對方身上的肉,成了你口中的美食,對於敗者你豈能容它有私下鳴叫的餘地,不必等到交付廚房,你的鐵口無異於滾水與烈火。捷報快迅傳出,鵝鴨爲你驚呼。勝利時刻,大家爭睹你雄鷹般的矯健英姿。頒發旌旗,你依然只顧呑食對方而不害羞,用優美語言記述你的功績時,你還把它的雞肋放在嘴裏而不吐出。 沒有盡力戰鬥的雞立即拉到雞坊行刑,表現懦弱如同母雞的雞就要格殺無論,戰場投降認輸者更應斬盡殺絕。不能象其它對待其它家畜一樣可憐它們,它們的存在只能連累家族的禍根。 特此發佈檄文。

注釋

蓋:語氣詞。 聞:聽說。 昴日:指以雞命名的昴日雞星座。 著名:排名。 列宿:指二十八宿,是古人爲比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運動而選擇的二十八個星際座標,作爲觀測時的標記。 宿:座標之意,表示星辰所在的位置。 允:副詞,確實、果真。 陽德:日的代稱。出自謝莊《月賦》:“臣聞沈潛既義,高明既經,日以陽德,月以陰靈。”又《藝文類聚·卷第一》:“日者陽德之母”。 鍾:鍾愛。昴宿在西方,是太陽落下的方向。所以說“爲陽德之所鍾”。 登天:指雞的叫聲能爲上天神明聽見。典出《周易·中孚》:“翰音登於天,何可長也”。 垂象:顯示徵兆。 中孚:易經卦名,典出《易經·中孚》,該篇提倡誠信,大意是誠信施及到愚鈍無知的禽畜身上也能感化它們,可以因此獲得好運,利於堅守中正之道。“登天垂象於中孚”特指人們用動物祈禱卜卦的行爲。 翰音:典出《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羊曰柔毛,雞曰翰音”。這裏特指祭祀用的公雞。 晦明:夜間和白天、陰暗和晴明。典出《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膠膠:形容雞鳴的聲音。 “處宗窗下,樂興縱談”句:典出南朝宋·劉義慶的《幽明錄》:“晉兗州刺史沛國宋處宗,嘗買得一長鳴雞,愛慕之至,恆籠著窗間。雞遂作人語,與處宗談論,極有言智,終日不輟,處宗因此言巧大進”。樂興,快樂而有興致;縱談,長談。 祖逖:晉朝人,援引著名的“聞雞起舞”的典故。典出《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肖其形:模仿雞的形象。 幘:頭巾。 報曉之人:周朝特設官職,被稱爲“雞人”,負責黎明時呼醒百姓起牀,典出《周禮·春官》:“掌共(供)雞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賜;凡國之大賓客,會同軍旅喪紀,亦如之;凡國事爲期,則告以時”。 節:簡化。 聖門:聖人孔子門下。 好勇之士:指孔子的弟子子路。典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 “秦關早唱,慶公子之安全”句:引用著名的“雞鳴狗盜”的典故。典出《史記·孟嘗君列傳》,主要情節就是孟嘗君入秦被困,想逃回齊國,半夜至函谷關。按照規定,雞鳴始開關門,孟嘗君門客學雞叫,附近的雞也跟着叫,詐開關門乃得逃出,躲過了劫難。秦關,指函谷關;公子,指孟嘗君。 “齊境長鳴,知群黎之生聚”句:典出詩經《齊風·雞鳴》:“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又《孟子·公孫丑上》:“夏後、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也,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齊境:齊國境內;群黎,百姓。 決疑則薦諸卜:古人用雞占卜,根據雞頭骨在火上炙烤後裂開的紋理來判定所卜事情的吉凶。 頒赦則設於竿:唐朝時流傳着天雞星移動人間就要大赦的迷信說法,所以便在大赦日豎起長竿,竿上立一金雞,把該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們宣佈赦令。 “附劉安之宅以上昇,遂成仙種”句:典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據晉代葛洪《神仙傳》記載:西漢淮南王劉安愛好仙方神術,有個名叫八公的神仙傳授給他煉製仙丹的方法。劉安煉成服用後就昇天而去。他家的雞犬吃了散落在地上的藥末,也都昇上了天。 “從宋卿之窠而下視,常伴小兒”句:典出錢希白《洞微志》中關於李寧忠的記載:“太平興國中,李守忠爲承旨,奉使南方。過海至瓊州界,道逢一翁,自稱楊遐舉,年八十一。邀守忠詣所居,見其父曰叔連,年一百二十二。又見其祖曰宋卿,年一百九十五。語次,見梁上一雞窠,中有一小兒,頭下視。宋卿曰:‘此吾九代祖也,不語不食,不知其年,朔望取下,子孫列拜而已。’” 惟:衹有。 德禽:有高尚品德的禽鳥。 固:本來 文頂:指雞冠像文人的官帽一樣。 武足:指雞爪象武士的刀劍一樣。 五德見推于田饒:古人認爲雞有五德,典出西漢劉向《新序·雜事》:春秋時魯國大夫田饒對魯哀公說:“雞乎,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呼同伴,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 “雌霸雄王,二寶呈祥於贏氏”句:典出晉朝干寶《搜神記》:秦穆公時,陳倉有一個農夫耕地時捉到一個怪物,名叫媼,農夫想把它獻給秦穆公,路上碰上兩個童子,媼告訴農夫說:“彼二童子名爲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伯”,農夫就追趕兩個童子,“童子化爲雉,飛入平林。陳倉人告穆公。穆公發徒大獵,果得其雌”。最後果然成爲春秋五霸之一。又有傳說說東漢光武帝劉秀之所以能滅莽興漢,是因爲在南陽捉到了雄雉的緣故。 “邁種首云祝祝,化身更號朱朱”句:典出西漢劉向《列仙傳》:“祝雞翁者,洛陽人,居屍鄉北山下,養雞百餘年。雞有千餘頭,皆有名字,暮棲樹上,晝放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又《博物志》:“祝雞公養雞法.今世人呼雞云祝祝,起此也”。又應劭《風俗通》:“呼雞曰朱朱。俗說雞本朱氏翁化而爲之,今呼雞皆朱朱也”。邁,勤勉;祝祝,呼雞的聲音。 惡(wū):怎麼能。 聲:名號。 號:名聲。 虞:擔心。 斷尾之足:典出《左傳·昭公二十二年》:“賓孟適郊,見雄雞自斷其尾。問之,侍者曰:‘自憚其犧也’”。 “體介距金”句:典出《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季(平子),郈(昭伯)之雞鬥,季氏介其雞,郈氏爲之金距”。 邀榮:從主人那裏獲得榮耀。介,披甲;距,雞爪上的小趾;金,金屬鉤子。 翼舒:舒展翅膀。 爪奮:張開腳趾。 赴鬥奚辭:怎會推辭去參加戰鬥? “雖季郈猶吾大夫,而塒(shí)桀隱若敵國”句:引用季郈二氏因鬥雞導致戰爭的事。《史記·周魯公世家》:“季氏與郈氏鬥雞,季氏芥雞羽,郈氏金距。季平子怒而侵郈氏,郈昭伯亦怒平子”。季,季平子;郈,郈昭伯;塒,牆壁上挖洞做成的雞窩;桀,雞棲的木樁;隱,威嚴莊重的樣子;若,像;敵,匹敵、同等;國,這裏指國君。 兩雄:兩隻搏鬥爭雄的雞。 並立:同時存在。 自妄:自誇。 棲:指雞白天站在樹上。 息:指雞夜晚休息。 呼號:雞爭鬥時的叫聲。 望之若木:典出《莊子·達生篇》中“獃若木雞”的典故。紀渻子爲周宣王馴養鬥雞。過了十天周宣王問:“雞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行,正虛浮驕矜自恃意氣哩。”十天後周宣王又問,回答說:“不行,還是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十天後周宣王又問,回答說:“還是那麼顧看迅疾,意氣強盛。”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問,回答說:“差不多了。別的雞即使打鳴,已不會有什麼變化,看上去像木雞一樣,它的德行真可說是完備了,別的雞沒有敢於應戰的,掉頭就逃跑了。”木,木訥、癡獃, 趾:雞爪。 舉:張開。 志:神志。 揚:昂揚。 應:反應、招架對方。 尻:脊骨的末端,代指屁股。 “於村於店,見異己者即攻;爲鸛爲鵝,與同類者爭勝”句:雞無論在任何地方只要碰到對手就進攻,無論生存那一類禽鳥中間,都要比同類突出。 爰:援引、憑藉。 資:天賦、天資。 梟勇:像梟一樣兇猛。梟是一種猛禽,還有首領、魁首等意思。 率:直接。 遏:遏制。 鴟張:像鴟張開翅膀。鴟是一種囂張、兇暴的鳥。 寡:少。 分:分明。 信:果真。 絕:非常 勝:像。 鶴立:鶴立雞群,比喻非常突出。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羣’。” 摶:盤旋。典出《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施:得到贈物。這裏指戰鬥中撕下的對方的肉。 膳:指日常吃的飯菜。 翦:翦滅。 略盡:全部。 寧:難道。 容:容忍。 盜啼:在角落低聲啼叫。 付:交付。 庖廚:廚房。 不啻:無異於、如同。啻,僅僅、只有,常用在表示疑問或否定的字後,組成“不啻”,“匪啻”,“奚啻”等詞,在句中起連接或比況作用。 湯火:滾水與烈火。 羽書:古代插有鳥羽的緊急軍事文書。 捷:捷報。 鵝鴨之聲:鵝鴨被宰殺時的叫聲。 鸇:一種猛禽。形狀像雞,典出《左傳·文公十八年》:“見無禮於其君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 於焉:因爲這。 錫:通“賜”,給予。 幛:上面題有詞句的整幅綢布,用作慶賀表功。 甘爲:寧爲。 行且:跟着。 雞碑:爲雞樹碑立傳。典出《晉書·戴逵傳》:“少博學,好談論,善屬文,能鼓琴,工書畫,其餘巧藝靡不畢綜。總角時,以雞卵汁溲白瓦屑作《鄭玄碑》,又爲文而自鐫之,詞麗器妙,時人莫不驚歎。”大意是戴逵少年博學,多才多藝,詩琴書畫無所不通,童年時期就用雞卵汁攙合白瓦屑做碑牌,又寫上文章,文章之美妙,人們特別驚歎。 味:品味。 肋:雞肋,指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東西。典出《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倘:如果。 雞塞:指雞鹿塞,古代西部邊關,漢族和匈奴曾經在這裏大戰過。違雞塞之令喻指戰敗。 立:立即。 正:執行刑罰。 雞坊:殺雞的地方。 “牝晨而索家者有誅,不復同於彘畜”句:典出《尚書·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大意是母雞沒有早晨啼叫的;如果母雞在早晨啼叫,這個人家就會衰落。 牝,母雞;晨,報曉;索,敗興;彘,豬。 雌伏:雌鳥伏在那兒不動。典出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趙典傳》:“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 敗類:損害本族類的名譽。 牛刀:出自“殺雞焉用牛刀”。典出《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大意是孔子到了魯國的一個小邑武城,他聽到那裏彈琴唱歌的聲音,他微笑着說:“殺雞何必要用殺牛的刀呢?”意思是說,治理這樣一個小地方,用不着施行禮樂教育。後來比喻辦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氣力。 此檄:特此發佈檄文。

《檄英王雞》爲唐代詩人王勃寫的一首駢文。乾封初,王勃爲沛王李賢徵爲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爲《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 王勃的駢文作品名勝一時,除了家喻戶曉的《滕王閣序》之外,《檄英王雞》的價值也不可估量,是駢文的經典之作,文章用句對仗工整,而且遣詞美麗,引用衆多的典故。充分體現了作者高超的文才和淵博的歷史文化知識。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昴(mǎo)日:昴星,二十八宿之一,傳說中是雞的主宰星宿 。
  • 陽德之所鍾:陽氣精華集中的地方。陽德,陽氣。鍾,聚集。
  • 翰音:指雞的叫聲。
  • 歷晦明:經歷晝夜。晦,夜晚;明,白天。
  • 膠膠:雞在風雨中鳴叫的聲音。
  • 處宗窗下:晉朝宋處宗買得一長鳴雞,置於窗前,雞能與人交談,處宗因此學業大進 。
  • 祖逖(tì)牀前:晉代祖逖聽到雞叫就起牀舞劍,後用以形容人有志向。
  • 幘(zé):頭巾。
  • 聖門:孔子門下。
  • 慶公子之安全:秦孟嘗君逃離秦國時,依賴雞叫騙開關門得以安全返回 。
  • 羣黎:百姓。
  • 決疑則薦諸卜:古代占卜時用雞。
  • 頒赦則設於竿:古時頒佈赦免令,要在高竿上立金雞。
  • 附劉安之宅以上升:傳說劉安得道昇天,他家的雞也隨之上天。
  • 從宋卿之窠而下視:宋卿即宋處宗,這裏指雞。
  • 文頂武足:雞冠有文采,雞爪剛健有力。
  • 五德:雞有五德,即文德、武德、勇德、仁德、信德。
  • 嬴氏:指秦朝。
  • 邁種首雲祝祝:未詳確解,可能是說雞的某種特性。
  • 朱朱:未詳確解,或爲雞的別稱。
  • 距金:雞爪堅實像金屬。
  • 塒(shí)桀:指雞。塒,雞窩;桀,雞棲息的木樁 。
  • 尻(kāo):臀部。
  • 爰(yuán)資:憑藉,藉助。
  • 梟勇:勇猛。
  • 鴟(chī)張:像鴟鳥一樣囂張,比喻囂張跋扈。
  • 庖廚:廚房。
  • 不啻(chì):如同。
  • 羽書捷至:如同軍事捷報傳來。
  • 鷹鸇(zhān):鷹和鸇,都是猛禽。
  • 錫(cì):通「賜」。
  • 雞幛:表彰雞的屏障。
  • 雞塞:此處指有關雞的規則法令。
  • 雞坊:管理鬥雞等事務的機構。
  • 牝(pìn)晨:母雞報曉,舊時比喻婦人專權。
  • 彘(zhì)畜:豬一樣的牲畜。

翻譯

據說昴星,在衆多星宿中聞名,實在是陽氣精華所聚集之處。它在天空展現象徵,對應於《中孚》卦象,正是取其雞的鳴叫之象。 歷經白天黑夜而喔喔啼叫,能很好地喚醒我的夢魂;遇到風雨時發出膠膠的鳴聲,最能增添人的情思。 宋處宗窗下,因雞而興致盎然盡情交談;祖逖牀前,聽到雞叫就起牀舞劍。 模仿雞的形狀做成頭巾,王朝因而有報曉之人;依照雞的樣子製作帽子,孔子門下稱讚好勇之士。 秦關的雞早早啼叫,慶幸公子能安全返回;齊境的雞長久鳴叫,知曉百姓的生息繁衍。 決斷疑惑就用雞來占卜,頒佈赦免令就在高竿上立金雞。 跟着劉安的住宅一起昇天,於是成了仙雞之種;從宋處宗的雞窩向下看,常常陪伴着小兒。 只要是這種雞,本來就不是平凡的鳥。 有文采的雞冠和剛健的雞爪,雞的五德被田饒所推崇;母雞稱霸、公雞爲王,兩隻寶雞爲秦王朝帶來祥瑞。 它有稱作祝祝的特性,變化身形改名爲朱朱。 蒼蠅怎麼能混雜它的聲音,蟋蟀怎麼能盜用它的名號。 即便是飛行有氣勢,又何必擔憂斷尾之事? 身體有堅硬的外殼、雞爪似金屬,所獲榮耀已到極致;翅膀舒展、爪子奮揚,奔赴爭鬥怎會推辭? 即使是季郈那樣的鬥雞,對我(己方的鬥雞)來說不過如大夫(不是強大對手),而對面的鬥雞卻如暗藏的敵國般不容小覷 。 兩隻雄雞不能並存,哪隻雞敢於輕舉妄動? 鬥雞在平常棲息時養成習性,在呼喊鳴叫時奮發鬥志。 遠遠望去似樹木挺立,有時也會踮起腳來志向昂揚;響應對手時如神,不知不覺中臀部高聳、頭部低下。 在村裏在店中,見到不同的雞就發起攻擊;是鸛是鵝,與同類也要一爭高下。 藉助它的勇猛,遏制對方的囂張氣焰。 縱使雙方數量有別,發誓要讓對方每一根毛都被拔掉;即使強弱不同,堅信自己的雞有特別長的喙。 昂首前來,遠比鶴立更有氣勢;鼓翅衝去,也像大鵬展翅。 搏擊獲勝的雞,其肉可以立刻用來充當公家的膳食;戰敗被馴服的雞,怎能容忍它像盜雞般啼叫。 難道一定要把它交到廚房宰殺,這不就如同魂飛於滾燙的熱水與烈火之中嗎。 如同羽書捷報傳來,驚訝中聽到鵝鴨混亂的聲音;血戰功成,暢快地看到像鷹鸇追逐獵物一樣鬥雞獲勝。 於是賜予(獲勝的雞)雞幛,即便成爲盤中餐也不感到羞愧;還要樹立雞碑,(人們)對雞肉的美味不會捨棄。 倘若違背有關雞(如鬥雞規則之類)的法令,就要依據雞坊的刑律處置。 母雞報曉而破壞家中常綱的要誅殺,不能再像對待豬一樣飼養;母雞畏縮、鬥雞不成器的必殺,必定要用鋒利的牛刀來處置。這就是這篇檄文。

賞析

這篇檄文以豐富的典故和華麗的辭藻,圍繞鬥雞展開描寫。先是從雞在星宿文化、歷史傳說中的地位和作用說起,爲雞賦予了神聖、英勇等諸多特質。接着生動地描繪了鬥雞的勇猛、習性和在爭鬥中的表現,將鬥雞之間的角逐刻畫得如戰場廝殺一般激烈,展現出鬥雞的雄姿與鬥志。檄文中還運用誇張、擬人等手法,表達了對鬥雞的讚賞和對其意義的強調,比如將鬥雞之勇與軍事鬥爭相類比,甚至要爲鬥雞設立獎勵、制定法令,足見對鬥雞文化的重視。在藝術上,駢儷對偶,文采斐然,使文章在承載鬥雞文化描寫的同時,展現出古典文學的獨特魅力,同時也反映出當時人們對鬥雞活動的熱愛及複雜態度 。

王勃

王勃

王勃,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冠。 ► 131篇诗文

王勃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