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園引

鴻飛從萬里,飛飛河岱起。 辛勤越霜霧,聯翩溯江汜。 去舊國,違舊鄉,舊山舊海悠且長。 回首瞻東路,延翮向秋方。 登楚都,入楚關,楚地蕭瑟楚山寒。 歲去冰未已,春來雁不還。 風肅幌兮露濡庭,漢水初綠柳葉青。 朱光藹藹雲英英,離禽喈喈又晨鳴。 菊有秀兮松有蕤,憂來年去容髮衰。 流陰逝景不可追,臨堂危坐悵欲悲。 軒鳥池鶴戀階墀,豈忘河渚捐江湄。 試託意兮向芳蓀,心綿綿兮屬荒樊。 想綠蘋兮既冒沼,念幽蘭兮已盈園。 夭桃晨暮發,春鶯旦夕喧。 青苔蕪石路,宿草塵蓬門。 邅吾遊夫鄢郢,路修遠以縈紆。 羌故園之在目,江與漢之不可逾。 目還流而附音,候歸煙而託書。 還流兮潺湲,歸煙容裔去不旋。 念衛風於河廣,懷邶詩於毖泉。 漢女悲而歌飛鵠,楚客傷而奏南絃。 或巢陽而望越,亦依陰而慕燕。 詠零雨而卒歲,吟秋風以永年。
拼音

《懷園引》是南朝宋謝莊的雜言詩,此篇就是這類詩歌的代表作品。它綜合了五言詩、七言詩、雜言詩、楚辭等形式。句法錯落有致,靈活多變,在南朝文人詩中,顯得別具一格。

賞析

謝莊以《月賦》著名,他對詩歌的貢獻主要亦在介於詩和賦之間的雜言體,爲創造詩歌的新形式作了努力。《懷園引》就是這類詩歌的代表作品。它綜合了五言詩、七言詩、雜言詩、楚辭等形式。句法錯落有致,靈活多變,在南朝文人詩中,顯得別具一格。詩中的感情,也是真實動人的。 開頭四句,以五言抒寫謝氏宗族當年離開故園的情況,點明全詩“懷園”的立足點,起調平穩。首句用漢樂府《飛鵠行》“飛來雙白鵠,乃從西北來”之意,是起興。“河岱”,指黃河、泰山,是北方山川的代表與驕傲。“江汜”,長江邊。“汜”假作“涘”,水邊。“辛勤”兩句接寫“鴻”從河岱起飛後,越過風霜雨露,成群有序地沿江而南。謝莊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晉室南渡後遷往建康(今南京),故二句分別從“河岱”、“江汜”概之,寫出了當年祖上南遷時的艱難歷程,也突出了南渡後的地理差異。以鴻起興,亦有深意:北雁南飛,一年一度,而自家南遷已數代,卻不能北歸。“江汜”典出《詩·江有汜》:“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作者用此典,亦隱含着他的家族被遺棄於江南的感嘆。這幾句雖尚未言及“懷園”,但語言悠遠開闊,已經爲全詩奠定了纏綿、深沉的基調。 “去舊國”十句,轉爲雜言,仍借雁兒作比喻,描寫南渡時的故園之戀:雁兒雖離故土,舊國舊鄉、舊山舊海已顯得那麼悠遠漫長;但回首翹望,舉翼難飛,依依之情,猶然不堪。“登楚都”三句又以入楚地的“第一感覺”反襯舊鄉故園的可愛,進入楚都楚關,面對楚山楚地,竟是一片蕭瑟,一身寒意,這是水土不適,是戀鄉情緒對新遷之地的“反感”,更是與舊山舊海比較而得來的苦痛,是積蓄已久的主觀情緒的“外化”。“歲去”兩句,言雖是冬去春來,而嚴冰猶自不解,雁兒欲歸無路,恰似客子滯留異地,年復一年地煎熬着念鄉的情思。“雁不還”與“鴻飛”相應,把開頭隱含着的深層意念豁然點明,同時也使詩的節奏隨之變化,由平緩進至低昂。 “風肅幌”十句,又以七言抒寫念鄉的悵惘與悲苦。忽而簾幔驚風,白露濡庭,忽而漢水泛綠,柳色青青,春秋代序,極其快速。忽而日光藹藹,白雲紛擾,忽而離禽晨起,其鳴喈喈,又是一日消逝。菊花秋來秀發,松柏經冬猶盛。季節更替,時光流逝,“臨堂危坐”的客子,不能無動於衷。惆悵、悲愁、憂思,竟使容發爲之衰頹。而戀戀於堂前階下的軒鳧池鶴,又使詩人觸景生情,深爲感嘆:難道它們都忘棄了江河,再也不願奮飛回鄉了嗎?這強烈的反問語氣,使詩的情緒推向了高昂。 “試託意”八句,半用楚調、半用五言,寫出了客子對故園的“神遊”,語調深婉,情思逸蕩。望着通向天涯的遍地芳草,客子的綿綿之思,也不禁隨之起伏悠揚,連屬到故鄉荒蕪的園圃。遙想此時,池沼已冒綠蘋,幽蘭亦當盛放。詩至於此,經過層層鋪墊,始點到“懷園”,進入高潮。一想一念,情感跳躍。但迅即又入於平整,而出之以五言工對。夭桃之盛言其色,春鶯之喧言其聲,亦是園中具有典型性的“特寫”。字裏行間充滿着對春天的讚美,而實際上,又是對故鄉故園的無限眷戀之情的“客觀投影”。然而,石路已被青苔所蕪,蓬門亦爲宿草所沒。這二句,感情由盛讚又平跌爲低嘆,一時的激情嚮往,終又淹沒於恆久的悲涼之中。 “邅吾遊”八句,純用騷體,頗有《哀郢》的情韻。以無可奈何之情,發而爲低迴深婉之詞。客子漫遊至楚域鄢郢,而歸途依然是那麼悠遠曲折;故鄉家園已然在望,然而江漢天塹,又是那麼的難以逾越。躊躇之餘,詩人惟有轉道而還。這幾句,表面上是說詩人不能越過漢水、長江,回到陽夏老家,而其意義深層,又包含了多少南北分裂,家鄉淪陷的隱痛!然而,客觀環境雖然限制了人的主觀願望,但主觀思緒又衝破了這種客觀的藩籬:詩人祈願流水,送回自己的聲音;翹待歸雲,帶去自己的書信。人在滯客他鄉、欲歸不能之時,往往會羨慕大自然的無拘無束,同時又懸想行雲有情,流水有意,可以有所寄寓。可就是這低微的要求,在事實上還是不能兌現的。故還流潺湲,歸煙容與(即容裔,遲緩不前貌),似去而不旋,這不解人意的無情之物,最終也是不能指望的。而這水之潺湲狀,煙之容與貌,又是人之思緒的形象表現,千迴百折,糾結纏繞,而又無法自己解脫。 最後八句基本上採用了六言句式,詩的節奏又轉爲凝重,情調也變爲深沉。句中多用典故,而且也都恰到好處地表現了自己的執着眷戀。《河廣》見於《詩經·衛風》,寫宋女嫁衛後對故國的思念,“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毖泉”指《詩經·衛風·泉水》,句有“毖彼泉水,亦流於淇。有懷於衛,靡日不思”。這兩句是“引詩賦志”,既有人不如水之苦,又有河廣路遠之難。“漢女”句,是指漢代被迫遠嫁異域的烏孫公主的《悲秋歌》“常思漢土兮心內傷,願爲黃鵠兮還故鄉。”“楚客”句則是指有名的楚囚鍾儀南冠而歌南音的故事。這兩句,又借用音樂歌曲上的典故,表達了作者的歸思難抑。情動於中而形諸言,言之不足則嗟嘆之,嗟嘆之不足則永歌之,想懷之情至於至深,乃發爲長歌當哭,借樂傷懷了。巢陽望越,依陰慕燕,則如“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進一步抒寫了客子對家鄉執着深沉的眷戀情緒,頗類屈原的“鳥死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零雨”、“秋風”,既言自然界的變化,又是用典,前者源於《詩經·豳風·東山》,後者指漢武帝的《秋風辭》。《東山》悲吟“我徂東山,慆慆不歸”;《秋風辭》太息“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作者化用其意,益之以“卒歲”、“永年”這兩個同義重疊的絕望之語,更顯得歲月蹉跎,歸期杳然,時不我待,老將至矣。作者用這兩句結束全詩,猶如長歌哭竟,而寂無迴應,於是心如死灰,乃至於無語凝噎。多少悲咽,盡在不言之中! 這首詩雖然抒發的僅是一己之思、一家之戀,卻由於那洶涌澎湃的思鄉巨浪,一唱三嘆的戀鄉情韻,一往情深的歸鄉祈求,使詩歌的境界大大開闊,從而超越了具體個別而具有了廣泛的普遍意義,容易引起讀者心靈的共振。同時,這首詩也體現了六朝詩歌發展的一個走向,由體物寫景逐步轉向借景抒情,由煉字琢句漸漸歸於圓轉流暢,而篇句皆善也作爲一種新的美學追求而受到人們的重視。這自然也是與形式上的創新分不開的,全詩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楚調,錯綜其間,各司其職,各盡其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那“三言—三言—七言—五言—五言”式句羣,是藉助了民歌的形式而又有所潤色,形成了一種雅俗共賞的風格。這對沈約的《八詠詩》與樑、陳間的小賦,都產生過直接而深遠的影響,表現出詩與賦之間的接近與融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河岱:黃河和泰山。
  • 江汜:江邊。汜(sì)。
  • 延翮:伸展翅膀。翮(hé)。
  • 楚都:楚國的都城。
  • :帷幔,窗簾。
  • :溼潤。
  • 朱光:日光。
  • 藹藹:衆多的樣子。
  • 英英:光彩鮮明的樣子。
  • 離禽:離羣的鳥。
  • 喈喈:鳥叫聲。
  • :草木的花下垂的樣子。
  • 流陰:流逝的光陰。
  • 軒鳥:飛翔的鳥。
  • 階墀:臺階。墀(chí)。
  • 鄢郢:古代楚國的都城。鄢(yān)。
  • 縈紆:迴旋曲折。
  • 容裔:隨風飄動的樣子。
  • 衛風:《詩經》十五國風之一。
  • 河廣:《詩經·衛風》中的一篇。
  • 邶詩:指《詩經·邶風》。
  • 毖泉:《詩經·邶風》中的詩篇。
  • 南絃:樂器名。

翻譯

鴻雁從萬里之外飛來,振翅從黃河泰山飛起。辛勤飛越霜霧,連綿不斷地溯江而上。離開舊時的國家,背離舊日的家鄉,舊山舊海悠遠且漫長。回首眺望東邊的道路,伸展翅膀飛向秋的方向。登上楚都,進入楚關,楚地蕭瑟楚山寒冷。一年過去冰還沒有消融,春天到來大雁也沒有回來。風吹動帷幔啊露水溼潤庭院,漢水剛剛變綠柳樹葉青。陽光明亮衆多光彩鮮明,離羣之鳥喈喈叫又是早晨鳴啼。菊花開得秀美啊松樹花下垂,憂慮次年離去容顏和頭髮都已衰老。流逝的光陰逝去的景緻不可追回,在堂前危坐惆悵想要悲傷。飛翔的鳥和池中的鶴留戀臺階,怎會忘記河邊水中小洲捨棄江岸邊。試着把心意寄託在芳蓀上,心思綿綿不斷地屬於荒遠之地。想着綠浮萍啊已經冒出池沼,念着幽蘭啊已經長滿園林。夭桃早晚開花,春鶯早晚喧鬧。青苔使石頭路荒蕪,荒草使蓬門蒙塵。我遊歷到鄢郢,路途遙遠且迂迴曲折。那故鄉就在眼前,長江與漢水不可越過。目光隨着流水而附和聲音,等候歸煙而寄託書信。流水啊潺潺流淌,歸煙隨風飄動去而不回。思念《衛風》中的《河廣》,懷想《邶詩》中的《毖泉》。漢水神女悲傷而歌唱高飛的天鵝,楚國的客人哀傷而彈奏南弦。有的在向陽處而眺望越國,也有的在背陰處而羨慕燕地。歌詠連綿的雨而度過一年,吟誦秋風而永遠留存。

賞析

這首詩以鴻雁起興,借鴻雁的飛翔來表達旅程的艱辛和對故鄉的思念。描寫了離開故鄉後歷經的楚地景象和時光的流逝,通過對自然景色、動植物的描繪,如「朱光藹藹雲英英,離禽喈喈又晨鳴」等,營造出一種悽美、蕭瑟的氛圍。又表現出對時光流逝、容顏衰老的感慨和無奈,如「流陰逝景不可追,臨堂危坐悵欲悲」。同時,也透露出對故園的深深眷戀和不能迴歸的惆悵。詩中還借用了許多《詩經》中的典故和意象,增加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深度。整體意境深遠,情感真摯細膩,是一首優秀的抒情詩作。

謝莊

謝莊

南朝宋陳郡陽夏人,字希逸。謝弘微子。七歲能文,及長,美容儀,宋文帝贊爲“藍田生玉”。初爲諸王屬官,曾制木地圖,可分可合。宋孝武帝即位,除侍中,遷左衛將軍。曾上表反對以門第選才。前廢帝時,以爲金紫光祿大夫。卒諡憲。明人輯有《謝光祿集》。 ► 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