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所說經 · 不思議品第六

爾時,舍利弗見此室中無有牀座,作是念:斯諸菩薩、大弟子衆,當於何坐? 長者維摩詰知其意,語舍利弗言:「云何?仁者爲法來耶?求牀座耶?」 舍利弗言:「我爲法來,非爲牀座。」 維摩詰言:「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貪軀命,何況牀座。夫求法者,非有色、受、想、行、識之求,非有界、入之求,非有欲、色、無色之求。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衆求;夫求法者,無見苦求,無斷集求,無造盡證、修道之求。所以者何?法無戲論。若言我當見苦、斷集、證滅、修道,是則戲論,非求法也。 「唯!舍利弗!法名寂滅,若行生滅,是求生滅,非求法也;法名無染,若染於法,乃至涅槃,是則染著,非求法也;法無行處,若行於法,是則行處,非求法也;法無取捨,若取捨法,是則取捨,非求法也;法無處所,若著處所,是則著處,非求法也;法名無相,若隨相識,是則求相,非求法也;法不可住,若住於法,是則住法,非求法也;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法名無爲,若行有爲,是求有爲,非求法也。是故舍利弗,若求法者,於一切法應無所求。」 說是語時,五百天子,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爾時,長者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仁者遊於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國,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師子之座?」 文殊師利言:「居士!東方度三十六恆河沙國,有世界名須彌相,其佛號須彌燈王。今現在,彼佛身長八萬四千由旬,其師子座高八萬四千由旬,嚴飾第一。」 於是長者維摩詰現神通力。即時,彼佛遣三萬二千師子座,高廣嚴淨,來入維摩詰室。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見。其室廣博,悉皆包容三萬二千師子座,無所妨礙,於毗耶離城,及閻浮提四天下,亦不迫迮,悉見如故。 爾時,維摩詰語文殊師利:「就師子座!與諸菩薩上人俱坐,當自立身如彼座像。」 其得神通菩薩,即自變形爲四萬二千由旬,坐師子座。諸新發意菩薩及大弟子皆不能升。 爾時,維摩詰語舍利弗:「就師子座!」 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廣,吾不能升。」 維摩詰言:「唯!舍利弗!爲須彌燈王如來作禮,乃可得坐。」 於是新發意菩薩及大弟子,即爲須彌燈王如來作禮,便得坐師子座。 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廣之座,於毗耶離城,無所妨礙,又於閻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諸天、龍王、鬼、神宮殿,亦不迫迮。」 維摩詰言:「唯!舍利弗!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無所增減,須彌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諸天,不覺不知己之所入,唯應度者,乃見須彌入芥子中,是名住不思議解脫法門。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嬈魚鱉、黿鼉,水性之屬,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諸龍、鬼、神、阿修羅等,不覺不知己之所入,於此衆生,亦無所嬈。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斷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輪,著右掌中,擲過恆河沙世界之外,其中衆生,不覺不知己之所往。又復還置本處,都不使人有往來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 「又舍利弗!或有衆生,樂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薩即延七日以爲一劫,令彼衆生謂之一劫;或有衆生,不樂久住而可度者,菩薩即促一劫以爲七日,令彼衆生謂之七日。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一切佛土嚴飾之事,集在一國,示於衆生;又菩薩以一佛土衆生,置之右掌,飛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動本處。 「又舍利弗!十方衆生供養諸佛之具,菩薩於一毛孔皆令得見;又十方國土,所有日月、星宿,於一毛孔,普使見之。 「又舍利弗!十方世界所有諸風,菩薩悉能吸著口中,而身無損,外諸樹木亦不摧折。又十方世界劫盡燒時,以一切火內於腹中,火事如故,而不爲害。又於下方過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取一佛土,舉著上方過恆河沙無數世界,如持針鋒,舉一棗葉,而無所嬈。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能以神通現作佛身,或現辟支佛身,或現聲聞身,或現帝釋身,或現梵王身,或現世主身,或現轉輪王身。又十方世界所有衆聲,上中下音,皆能變之令作佛聲,演出無常、苦、空、無我之音,及十方諸佛所說種種之法,皆於其中,普令得聞。 「舍利弗!我今略說菩薩不可思議解脫之力,若廣說者,窮劫不盡。」 是時,大迦葉聞說菩薩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嘆未曾有,謂舍利弗:「譬如有人,於盲者前現衆色像,非彼所見;一切聲聞,聞是不可思議解脫法門,不能解了,爲若此也。智者聞是,其誰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何爲永絕其根,於此大乘,已如敗種。一切聲聞,聞是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皆應號泣,聲震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菩薩,應大欣慶,頂受此法。若有菩薩信解不可思議解脫法門者,一切魔衆無如之何。」 大迦葉說是語時,三萬二千天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維摩詰語大迦葉:「仁者!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教化衆生,現作魔王。又迦葉!十方無量菩薩,或有人從乞手足、耳鼻、頭目、髓腦、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馬、車乘,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珂貝,衣服、飲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而往試之,令其堅固。所以者何?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有威德力,故現行逼迫,示諸衆生如是難事;凡夫下劣,無有力勢,不能如是逼迫菩薩,譬如龍象蹴踏,非驢所堪。是名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智慧、方便之門。」
拼音

維摩詰所說經是佛教大乘經典。一稱《不可思議解脫經》,又稱《維摩詰經》《淨名經》。後秦鳩摩羅什譯有3卷,14品。敘述毗耶離(吠舍離)城居士維摩詰,十分富有,深通大乘佛法。通過他與文殊師利等人共論佛法,闡揚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其義旨爲“彈偏斥小”“嘆大褒圓”,批判一般佛弟子等所行和悟境的片面性,斥責歪曲佛道的絕對境界。

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Kumārajīva,344-413農曆4月13), 一譯“鳩摩羅什(耆)婆”,略稱“羅什”或“什”,意譯“童壽”。祖籍天竺,混血,出生於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家世顯赫,其祖上爲名門。鳩摩羅什自幼天資超凡,半歲會說話,三歲能認字,五歲開始博覽羣書,七歲跟隨母親一同出家,曾遊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他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既通梵語,又嫺漢文,佛學造詣極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經藏、律藏、論藏三藏,並能熟練運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師第一人,與玄奘、不空、真諦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位列四大譯經家之首,翻譯學鼻祖,語言學大師。 東晉太元八年(384年),後涼太祖呂光取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到達甘肅涼州,鳩摩羅什在甘肅涼州待一十七年弘揚佛法,學習漢文,後秦弘始三年(401)入長安,至十一年(409)與弟子譯成《大品般若經》、《法華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論,系統介紹龍樹中觀學派的學說。總計翻譯經律論傳94部、425卷,其中“三論”(《中論》、《十二門論》、《百論》)爲三論宗主要依據;《成實論》爲成實學派主要依據;《法華經》爲天台宗主要依據;《阿彌陀經》爲淨土宗所依“三經”之一等。 鳩摩羅什是世界著名思想家、佛學家、哲學家和翻譯家,是中國佛教八宗之祖。其譯經和佛學成就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著名弟子有道生、僧叡、道融、僧肇,合稱“什門四聖”。 ► 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