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丁柴桑

有客有客,爰來宦止。 秉直司聰,惠于百里。 飡勝如歸,聆善若始。 匪惟也諧,屢有良游。 載言載眺,以寫我憂。 放歡一遇,既醉還休。 實欣心期,方從我遊。
拼音

注釋

酬:本義爲客人給主人祝酒後,主人再次給客人敬酒作答。東漢許愼《説文解字》:“酬,主人進客也。”後又指以詩文相贈答,如唱酬,酬對。 丁柴桑:柴桑縣令,名字不詳。一説:柴桑縣令劉程之於元興二年棄官歸隱,接替他的便是詩題中姓丁的縣令。由此推知此詩約作於義熙元年前後,陶淵明四十一歲左右。 “有客有客,爰來宦止”句:陶淵明所敬重的柴桑丁縣令,自外地來,居於此。《陶靖節詩箋注定本》引春秋《詩經·周頌·有客》:“有客有客。”東漢鄭玄箋注:“重言之者,異之也。”又引《詩經·邶風·斯干》:“爰居爰處。”鄭玄箋注:“爰,於也。”止:語助詞。爰止: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詩經·小雅·采芑》:“鴪彼飛隼,其飛戾天,亦集爰止。” 秉直:唐·房玄齡《晉書·李舍傳》:“實有史魚秉直之風。”秉,持;直,正直。 司聰:謂司聽察。指彈劾糾察。司,掌管;聰,聽聞。春秋左丘明等撰《左傳·昭公九年》:“女爲君耳,將司聰也。”官名,西漢王莽新政設置,負責聽察臣下過失。此處“司聰”之意,當代逯欽立《陶淵明集》校注爲:“司聰,爲皇帝聽察民隱。” 於:當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爲。西漢司馬相如《長門賦》:“因於解悲愁之辭。”東漢鄭玄《儀禮注》:“於,爲也。” 惠:仁愛、恩惠。《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君之惠。”百里:代指一縣所管轄的區域。《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東漢蔡邕《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産之惠,賜命方伯,分陝餘慶。” “飡勝如歸,聆善若始”二句: 飡:吸取、聽從。 勝:勝理、至言,指正确的道理、中肯的言論。 歸:歸依、歸屬。西漢劉向編《戰國策·燕策》:“樊將軍以貧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飡勝如歸:意思是采納正确的意見就像歸順於明主一樣喜悅。 聆善若始: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意謂珍惜自己之善德,久而不怠,一如開始。 匪惟:不衹是,不僅僅。匪,同“非”。 諧:和諧、融洽。 載:且、又。 寫:傾訴、宣泄、抒發。 “載言載眺,以寫我憂”句:《詩經·邶風·泉水》:“駕言出遊,以寫我憂。”西晉陸雲《失題》:“何以含忍,寄之此詩;何以寫思,記之斯辭。” 放歡:放開胸懷、盡情歡暢。 “放歡一遇,旣醉還休”句:一見就盡情歡暢痛飲,醉方休。此爲陶淵明待摯友的常態。其詩《與殷晉安別》:“一遇盡殷勤。” 實欣:實爲歡欣之事。 心期:兩心契合,心中相許,知心。深交。南朝梁代任昉《贈郭桐廬出溪口見候》詩:“客心幸自弭,中道遇心期。”南朝李大師、唐李延壽《南史·向柳傳》:“我與士遜心期久矣,豈可一旦以勢利處之。”

原文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於何,在哪裡。
  • 宦止:做官到這裡。
  • 秉直:秉持正直。
  • 司聰:爲帝王聽察民情。
  • :同“餐”。

繙譯

有客人啊有客人,他來到這裡爲官。秉持正直爲帝王聽察民情,給百裡之地帶來實惠。他享受美景如同歸家,聆聽善言就好像剛開始。不衹是相処和諧,還常有美好的交遊。邊說著話邊覜望遠方,來抒發我的憂愁。一旦盡情歡樂相遇,就會在沉醉後罷休。實在是訢喜能如心中期望的樣子,才與我一同交遊。

賞析

這首詩圍繞與丁柴桑的交往展開,先描述了丁柴桑的正直和爲官時的惠澤,接著表現出他們之間相処的融洽、交遊的愉快以及共享歡樂、排憂解愁的情形。詩歌語言質樸自然,躰現了陶淵明對朋友和友情的珍眡,也反映出他對生活中美好情誼的感悟。最後表達了自己對與友人相知相伴的訢慰之情。

陶淵明

陶淵明

陶淵明,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1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