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所属合集
譯文
注釋
序
賞析
註釋
- 猥(wěi)以空疏:猥,謙詞,猶言「辱」「承蒙」;空疏,淺薄。謙稱自己才學淺薄。
- 備員講讀:備員,充數;講讀,指爲皇帝講解經史。意爲在講讀官的位置上充數。
- 聖明天縱:縱,賦予。意思是皇帝的聖明是上天賦予的。
- 口不逮:逮,及。指心裏想說但嘴裏表達不出來。
- 納忠:獻出忠心。
- 格君心之非:格,糾正;君心,君主的思想。意爲糾正君主思想上的錯誤。
- 治邊馭將:治邊,治理邊疆;馭將,駕馭將領。
- 罪己:歸罪於自己。
- 名器:名號與車服儀制等。古代用以表示等級身份。這裏指官職等。
- 針害身之膏肓(gāo huāng):針,治療;膏肓,古代醫學稱心臟下部爲膏,隔膜爲肓,病變到這個部位病情嚴重,難以醫治。比喻糾正危害身體(國家)的嚴重錯誤。
- 太息:嘆息。
- 龜鑑:比喻可供人對照學習的榜樣或引以爲戒的教訓。龜,占卜用的龜甲;鑑,鏡子。
- 取進止:聽取皇帝的決定或意見,表示請示、請定奪。
翻譯
我們這些人憑藉淺薄的才學,在講讀官的位置上充數。陛下的聖明是上天賦予的,學問日益精進。我們才學有限但聖賢之道無窮無盡,心裏想要表達卻難以說出口,爲此感到十分慚愧,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 我們私下認爲臣子向君主進獻忠言,就好比醫生用藥,藥雖然由醫生開出,藥方卻大多是從古人那裏傳承而來。如果這些藥在世間已經驗證有效,那就不一定要完全出於自己之手。 我們看到唐朝的宰相陸贄,他的才能本可成爲輔佐帝王的良臣,學問足以爲帝王之師。他的議論深刻地切中事理,言論始終不偏離道德規範。他的智慧如同張良,而文采卻超過張良;口才如賈誼善辯,而謀略並不粗疏。對上能糾正君主思想的錯誤,對下能使天下百姓的意願得以暢通。但他很不幸,生不逢時。唐德宗把苛刻當成才能,而陸贄卻用忠厚的道理勸諫他;德宗用猜疑的手段治國,陸贄卻勸他以誠心相待;德宗喜好征戰用兵,陸贄卻把消除戰爭作爲首要之事;德宗熱衷於聚斂財物,陸贄卻認爲散財纔是當務之急。至於用人聽言的方法,治理邊疆、駕馭將領的方略,責備自己以收攏民心,改正錯誤以順應天命,除去小人以消除百姓的禍患,珍惜官職以待有功勞的人,諸如此類,難以全部列舉。陸贄的諫言真可謂是進獻了苦口卻利於病的良藥,治療危害身體的頑疾。假使德宗能完全採納他的意見,那麼貞觀之治的盛況就可以再次出現。 我們每次從西閣退朝後,就私下相互談論,認爲陛下這樣聖明,必定會喜歡陸贄的議論。只要聖賢之間心意契合,就如同臣子和君主處於同一時代。過去馮唐談論廉頗、李牧的賢能,漢文帝爲此而嘆息;魏相列舉晁錯、董仲舒的對策,漢宣帝因此實現中興。如果陛下想找到自己的老師,不如就近選取陸贄。六經、三史以及諸子百家的著作,並非沒有可觀之處,都足以用來治理國家。只是聖人的言論含義深遠,而我們這些淺學之人往往理解支離破碎,就像山海那樣高深,難以從中選取一二有用的。像陸贄的議論,打開書卷就一目瞭然。他匯聚了古今的精華,實在是國家治亂的一面鏡子。我們想選取他的奏議,稍加校正,抄寫後進呈給陛下。希望陛下能把它放在座位旁邊,如同見到陸贄本人,反覆熟讀,就像與陸贄面對面交談。這樣一定能激發陛下聖明的本性,在時日累積中成就治國的功業。我們懷着誠摯的心意(奏上此事),懇請陛下定奪。
賞析
這篇文章是蘇軾等人請求校正陸贄奏議並進呈給皇帝的奏札。文章開篇以謙遜之詞表明自己才學不足,難以滿足皇帝日益增長的學問需求,引出下文對於進獻忠言的看法。作者把臣子進忠比作醫生用藥,強調好的諫言不必盡出於己之理。接着重點介紹陸贄,高度稱讚他的才能、學問、議論和謀略,認爲他本可成帝王之輔佐、帝王之師,卻因德宗種種弊病未能施展抱負。詳細列舉德宗的種種錯誤做法以及陸贄針對性的勸諫內容,凸顯陸贄諫言的重要價值。還通過列舉漢文帝、漢宣帝因賢臣言論而有所作爲的典故,旨在說明皇帝若聖明,定會欣賞陸贄這樣的賢臣議論,並建議皇帝以陸贄爲老師。最後表明校正奏議進呈的意圖,希望皇帝重視陸贄奏議,從中受益,實現治國的功業。蘇軾此文邏輯清晰,論述層層遞進,以古鑑今,用語誠懇,充分表達了希望皇帝借鑑陸贄奏議、成就治功的拳拳之心,也展現了作者爲國家社稷考量的赤誠與智慧。

蘇軾
蘇軾的其他作品
- 《 世傳徐凝《瀑布》詩云:一條界破青山色。至爲塵陋。又僞作樂天詩稱美此句,有「賽不得」之語。樂天雖涉淺易 》 —— [ 宋 ] 蘇軾
- 《 定風波 》 —— [ 宋 ] 蘇軾
- 《 上巳日,與二三子攜酒出遊,隨所見輒作數句,明日集之爲詩,故辭無倫次 》 —— [ 宋 ] 蘇軾
- 《 寄黎眉州 》 —— [ 宋 ] 蘇軾
- 《 雲師無著自金陵來,見餘廣陵,且遺餘《支遁鷹馬圖》。將歸,以詩送之,且還其畫 》 —— [ 宋 ] 蘇軾
- 《 叔弼雲,履常不飲,故不作詩,勸履常飲 》 —— [ 宋 ] 蘇軾
- 《 南歌子 · 送劉行甫赴餘姚 》 —— [ 宋 ] 蘇軾
- 《 書雙竹湛師房二首 》 —— [ 宋 ] 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