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諧錄 · 楚人學舟

楚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師之是聽。於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遂遽謝舟師,椎鼓徑進,亟犯在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柁。然則以今日之危者,豈非前日之幸乎?
拼音

譯文

楚國有一個學習駕船的人,他在開始學習的時候,船掉頭還是船轉彎,是快還是慢,衹聽從師傅的(教導)。因此他到江中島嶼之間的小河裏小試身手,沒有不如人意的,於是他就認為自己已完全學會了駕船的技術。就立馬謝別了船師,擊鼓徑直快進,突然遇到危險,他四處張望,嚇破了膽,槳掉入江中,舵失去操控。然而現在造成的危險,不就是之前得意所造成的嗎?

注釋

習:學習。 操:控制,這裏指駕船。 折:指船調頭。 旋:指船轉彎。 疾:快。 徐:慢慢地。 惟舟師之是聽:衹聽從師傅的(教導)。惟,衹、僅僅;舟師,傳授駕船技術的人。 渚:水中小洲。 莫:沒有。 遂:於是就。 盡:全部。 遽(jù): 立即。 謝:辭別。 椎:用椎敲。古代作戰,前進時以擊鼓為號。 徑:徑直。 亟:立即、突然。 犯:遇到。 乃:於是、就。 四:四周。 柁:通假字同「舵」,做動詞,駕駛。原指船舵。 始:開始。 顧:張望。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習:學習。
  • 折鏇:輾轉,廻鏇。
  • 疾徐:快慢。
  • 惟:衹。
  • 舟師:駕船的師傅。
  • 洲渚:水中的陸地。
  • 遂:於是。
  • 遽:急忙。
  • 謝:辤別。
  • 椎(chuí)鼓:擊鼓。
  • 逕進:逕直前進。
  • 亟(jí):急忙,趕快。
  • 犯:遭遇。

繙譯

有個楚國人學習駕船,他開始在水中小洲之間輾轉、廻鏇時,船行的快慢完全聽從駕船師傅的。於是在江中島嶼之間小試身手,所駛曏的地方沒有不順利如意的,於是他就認爲完全掌握了駕船的技術,於是急忙辤別了駕船師傅,擊鼓逕直前進,很快就遭遇危險,就四処張望嚇破了膽,槳墜入江中船失去了控制。然而造成今天的危險侷麪,難道不是前幾天的幸運所導致的嗎?

賞析

這則寓言故事生動地刻畫了一個自以爲掌握了全部技能,便盲目自信、急於求成的楚人形象。他一開始在小範圍內駕船得心應手,就以爲學到了所有本領,草率地辤別師傅獨自行動,最終陷入險境。故事告誡人們,學習任何事情都不能淺嘗輒止、盲目自大,要保持謙遜和謹慎,不斷積累經騐,踏實前行。否則,可能會因一時的僥幸和自以爲是而遭遇挫折和失敗。這個故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和警示作用。

劉元卿

劉元卿

明朝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字調甫,號旋宇,一號瀘瀟,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坊樓南陂藕下村人。「江右四君子」之一,江右王門後期大家,在理學、教育和文學等領域皆卓有成就,著述甚豐,有《劉聘君全集》,《大學新編》、《山居草》、《還山續草》、《通鑒纂要》、《六鑒》、《諸儒學案》、《賢奕編》等,其中寓言集《賢奕篇》被收入《四庫全書》。劉元卿自幼苦讀,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在江西鄉試中奪魁,後來在他人的推薦下,帶著嚮朝廷的上書和文卷參加會試,但因「五策傷時,懺張居正」,未獲取錄,還險遭殺身之禍。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他創立復禮書院。萬歷二年(公元1574年)再次參加考試,又沒有被取錄,於是絶意功名,回到家鄉,硏究理學,收徒講學。萬歷七年(公元1579年)神宗詔毀書院,全國大多數書院被迫停辦,而劉元卿把復禮書院改名爲「五穀神祠」,仍聚眾講學如故。後來學禁解除,復禮書院又恢復原名,此後名聲更大,「道日益隆,譽日益廣」。復禮書院有嚴密的學規,且教育質量好,以致湖南、湖北等省的有志之士都不遠千里來此求學,海內學者對劉元卿的學識非常欽佩,譽他爲「泰山北斗」。劉元卿還創辦了識仁、中道、一德等書院,至此,他與當時省內名流吳康齋、鄧潛谷、章本清齊名,被人們稱爲「江右四君子」。 隨著知名度擴大,不少官員多次上書朝廷,推薦劉元卿,稱劉元卿爲「負邁俗之志節,蘊濟世之經綸」。皇帝非常重視,授他爲「國子博士」、「階承德郎」銜,特別下旨叫劉元卿去京城做官。但劉元卿悉心講學,不肯去做官。後來皇帝又再次派員催他赴任,劉元卿再三推辭不掉,衹好應召入京。不久,即昇禮部主事。在朝三年,他提出了許多有利於封建王朝的舉措,在《請舉朝講疏》、《節制貢吏疏》、《直陳御倭第一要務疏》中,闡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對於革除弊政、安定邊陲、抵禦外侮都是非常有利的。可惜劉元卿的這些政治主張,得不到皇帝的採納,於是他稱病辭歸,告老還鄉。 ► 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