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賞析
這首詞主要是寫別情 。「候館」是行人寄住的旅舍 ,昏燈涼雨是此時與他作伴的淒涼景物。「小樓」是居人所在的閨樓,明月照牀襯托出她靜夜無侶的孤棲境況。兩者對舉,構成一種典型的傷別懷人的抒情背景 ,由此決定了全詞的情調氛圍。「多情卻被無情惱 」。「今夜還如昨夜長」,分別借用蘇軾《蝶戀花》和賀鑄《採桑子》詞原句,巧成對仗。在這裏,多情的是人,無情的是前邊兩句所描寫的環境中的自然之物。這種蕭索的時令和孤獨的環境,最容易喚起人的離愁別緒。「今夜還如昨夜長」一句,看似說得無謂,卻告訴讀者兩層意思:一是受着相思的煎熬,耿耿難眠,故覺夜長;二是夜夜相思,不止一天了。
下片不再怨天 ,卻轉而尤人 。「 金屋暖,玉爐香」,與候館、小樓清境相對,不僅標明是富家器物,而且又有金屋藏嬌典故潛在的暗示,使人想到富家男女終日廝守,這和詞中主人公的孤獨況味形成強烈的對比 。結尾兩句寓情於景 ,謂將象梅花那樣熬過寒冬,迎來海棠開放的春天。然而海棠開時,梅花也就凋零了。在自我寬慰中,希望與悲感交織,一線亮色中仍不免憂鬱的灰青。
這是元好問以「鷓鴣天」詞調所寫「宮體八首」的第一首。元好問於詞,似有集大成之意。這八首宮體詞,並不像過去的宮體詩那樣,偎玉倚香,剪紅刻翠,不過偏重於寫男女相思之情而已。這首詞在寫法上有幾點令人稱賞。在構思上,打破了柳永等人寫羈旅愁思常用的今、昔、今的三段式,目光專注於眼前情景,把回憶的畫面處理到幕後。這樣就避開了往日相依相偎耳鬢廝磨的一般化描寫,少了點曲折,卻更顯得單純懇摯 。其次 ,詞的結尾以景結情,語淡情深。景又不似實景,乃近於詩的比興,置於結尾,淡宕涵渾。其三,這首詞擒離詞造語,素樸清新,力避綺靡甜膩字面。若「金屋暖,玉爐香,春風都屬富家郎」數句,直是樂府民歌之俊語。凡此諸方面,構成了質樸清純的風格,依稀晚唐小詞風味。

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於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鬱,並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 819篇诗文
元好問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鷓鴣天 · 小令尊前見玉簫 》 —— [ 宋 ] 晏幾道
- 《 鷓鴣天 · 楊柳東塘細水流 》 —— [ 清 ] 蔣春霖
- 《 鷓鴣天 · 自古高人最可嗟 》 —— [ 宋 ] 辛棄疾
- 《 鷓鴣天 》 —— [ 宋 ] 晏幾道
- 《 鷓鴣天 》 —— [ 当代 ] 秋瑾
- 《 鷓鴣天 · 其四惜別 》 —— [ 宋 ] 嚴仁
- 《 鷓鴣天 · 正月十一日觀燈 》 —— [ 宋 ] 姜夔
- 《 鷓鴣天 · 欲上高樓去避愁 》 —— [ 宋 ]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