嘯賦

逸群公子,體奇好異。傲世忘榮,絕棄人事。睎高慕古,長想遠思。將登箕山以抗節,浮滄海以游志。於是延友生,集同好。精性命之至機,研道德之玄奧。愍流俗之未悟,獨超然而先覺。狹世路之阨僻,仰天衢而高蹈。邈姱俗而遺身,乃慷慨而長嘯。 於時曜靈俄景,流光濛汜。逍遙攜手,踟跦步趾。發妙聲於丹脣,激哀音於皓齒。響抑揚而潛轉,氣衝鬱而熛起。協黃宮於清角,雜商羽於流徵。飄遊雲於泰清,集長風乎萬里。曲既終而響絕,遺餘玩而未已。良自然之至音,非絲竹之所擬。是故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動脣有曲,發口成音。觸類感物,因歌隨吟。大而不洿,細而不沈。清激切於竽笙,優潤和於瑟琴。玄妙足以通神悟靈,精微足以窮幽測深。收激楚之哀荒,節北里之奢淫。濟洪災於炎旱,反亢陽於重陰。唱引萬變,曲用無方。和樂怡懌,悲傷摧藏。時幽散而將絕,中矯厲而慨慷。徐婉約而優遊,紛繁騖而激揚。情既思而能反,心雖哀而不傷。總八音之至和,固極樂而無荒。 若乃登高臺以臨遠,披文軒而騁望。喟仰抃而抗首,嘈長引而憀亮。或舒肆而自反,或徘徊而復放。或冉弱而柔撓,或澎濞而奔壯。橫鬱鳴而滔涸,冽飄眇而清昶。逸氣奮湧,繽紛交錯。列列飆揚,啾啾響作。奏胡馬之長思,向寒風乎北朔。又似鴻鴈之將鶵,群鳴號乎沙漠。故能因形創聲,隨事造曲。應物無窮,機發響速。怫鬱衝流,參譚雲屬。若離若合,將絕復續。飛廉鼓於幽隧,猛虎應於中谷。南箕動於穹蒼,清飆振乎喬木。散滯積而播揚,蕩埃藹之溷濁。變陰陽之至和,移淫風之穢俗。 若乃遊崇崗,陵景山。臨巖側,望流川。坐盤石,漱清泉。藉皋蘭之猗靡,蔭脩竹之蟬蜎。乃吟詠而發散,聲駱驛而響連。舒蓄思之悱憤,奮久結之纏綿。心滌蕩而無累,志離俗而飄然。 若夫假象金革,擬則陶匏。衆聲繁奏,若笳若簫。磞硠震隱,訇磕㗦嘈。發徵則隆冬熙蒸,騁羽則嚴霜夏凋。動商則秋霖春降,奏角則谷風鳴條。音均不恒,曲無定制。行而不流,止而不滯。隨口吻而發揚,假芳氣而遠逝。音要妙而流響,聲激嚁而清厲。信自然之極麗,羌殊尤而絕世。越韶夏與咸池,何徒取異乎鄭衛。 於時綿駒結舌而喪精,王豹杜口而失色。虞公輟聲而止歌,寗子檢手而歎息。鍾期棄琴而改聽,孔父忘味而不食。百獸率舞而抃足,鳳皇來儀而拊翼。乃知長嘯之奇妙,蓋亦音聲之至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公子:古代對貴族子弟的尊稱。
  • 體奇好異:體質特異,喜好獨特的事物。
  • (xī):仰望,嚮往。
  • 箕山:古代隱士所居之地。
  • 黃宮清角商羽流徵:古代音樂中的五個基本音階。
  • 泰清:指天空最清澈的部分。
  • 洪災炎旱亢陽:大的災難,炎熱乾旱。
  • 嘈長引:嘈雜而悠長的聲音。
  • 南箕:星宿名,古人認爲其能簸揚塵土。
  • 崇崗景山:高山。
  • 琅琊:古代的一種美玉,這裏代指美石。
  • 虞公寧子:虛構的人物,用來形容聽者深受感染。
  • 綿駒王豹:傳說中的善歌者,這裏比喻高超的歌唱技藝。

翻譯

一個超凡脫俗的貴家公子,他的身體奇特,喜好與衆不同。他不屑世俗的榮耀,遠離人間事務,仰慕古代賢人,常常遐想遠方。他打算登上箕山堅守節操,或者泛舟大海寄託志向。於是,他邀請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研究生命的真諦和道德的深奧。他對世俗的無知感到悲哀,獨自超越衆人,成爲先知先覺者。他避開狹窄的人生道路,仰望廣闊的天空,遠離塵俗,滿懷激情地發出長嘯。

當時,陽光灑落,光影朦朧。朋友們相伴漫步,唇齒間發出美妙的旋律。聲音抑揚頓挫,氣息激昂,音符在黃宮、清角、商羽和流徵之間交織,如雲遊太空,又如萬里長風。曲終餘音繞樑,那真是自然的最高音律,無法用樂器來比擬。這種聲音無需藉助外物,直接來自內心,隨着情感起伏而變化。它宏大而不失純淨,細緻而不沉悶,清脆激昂勝過笙笛,溫潤和諧如同瑟琴。它的玄妙可以通神明,精微之處能洞察幽深。它可以表達哀傷、歡樂,甚至能緩解災禍,平衡陰陽。

他們的歌聲時而幽靜,時而激昂,變化無窮,讓人感受到深深的喜悅和悲痛。即使情緒複雜,內心深處也始終保持着平衡。他們集合了所有音調的和諧,達到了極致的快樂而不過度。

有時,他們在高臺上俯瞰遠方,吟誦詩詞,聲音或舒緩或激昂,或如胡馬奔騰,或如鴻雁呼喚。他們根據場景創作歌曲,適應萬物,反應迅速。音符如風起雲涌,交錯共鳴,既有猛虎迴應山谷,又有清風搖動高樹。他們的歌聲能夠淨化心靈,改變環境,提升風氣。

在崇山峻嶺中,他們坐在石頭上,聆聽泉水,感受草地的寧靜。他們的歌聲充滿了深情,抒發着內心的憤懣和纏綿,但又沒有塵世的負擔。他們通過模仿金戈鐵馬和陶土葫蘆的聲音,展現了豐富多樣的音樂風格,既有隆冬的溫暖,也有嚴霜的清涼。

他們的音樂超越了古代的樂章,不僅僅是鄭衛之地的通俗音樂。他們的歌聲如此美妙,連綿駒、王豹這樣的歌手都爲之傾倒,連虞公、寧子也停止歌唱,鍾期放下琴,孔父忘卻飲食。百獸爲之舞蹈,鳳凰翩翩起舞。長嘯的魅力,可見音樂藝術的極致。

賞析

成公綏的《嘯賦》描繪了一幅理想化的隱逸生活畫面,通過貴公子的形象,表達了對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嚮往。詩中運用豐富的音樂意象,將嘯聲比作天籟,展現其音韻之美和情感之深。同時,詩人巧妙地結合了自然景象和神話傳說,賦予嘯聲以神祕力量,使之具有淨化人心、改變環境的能力。整篇賦文語言華麗,韻律優美,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音律的深刻理解。

成公綏

西晉初東郡白馬人,字子安。少有俊才,博涉經傳。性寡慾,不營資產。雅善音律,詞賦甚麗。張華嘆爲絕倫,薦之太常,徵博士,累遷中書郎。每與華受詔併爲詩賦,又與賈充等參定《晉律》。所作《天地賦》、《嘯賦》,皆爲傳世名篇。有集已佚,明人輯有《成公子安集》。 ► 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