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 慶韓南澗尚書七十

上古八千歳,纔是一春秋。不應此日,剛把七十壽君侯。看取垂天雲翼,九萬里風在下,與造物同遊。君欲計歳月,嘗試問莊周。 醉淋浪,歌窈窕,舞溫柔。從今杖屨南澗,白日爲君留。聞道鈞天帝所,頻上玉巵春酒,冠蓋擁龍樓。快上星辰去,名姓動金甌。
拼音

注釋

「慶韓南澗尙書七十」句:四卷本甲集作「慶韓南澗七十」。 「上古八千歳,纔是一春秋。」句:《莊子·卷一·〈內篇·逍遙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歳爲春,以八千歳爲秋。」 「看取垂天雲翼,九萬里風在下」句:《莊子·卷一·〈內篇·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與造物同遊:《莊子·卷三十三·〈雜篇·天下篇〉》:「上與造物者遊,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爲友。」 嘗試:四卷本甲集作「當試」。 醉淋浪:唐·韓愈《醉客》詩:「淋浪身上衣,顚倒筆下字。」宋·蘇軾《捕蝗,至浮雲嶺,山行疲苶,有懷子由弟二首·其二》:「尚能村醉舞淋浪。」《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其二·見題壁》詩:「醉墨淋浪不整齊。」 歌窈窕:宋·蘇軾《前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窈窕之章,《詩經·陳風·月出》。 舞溫柔:趙飛燕善舞,與女弟合德幷得寵,漢成帝謂爲溫柔鄕。漢·伶玄《趙飛燕外傳》:「后德(樊)嬺計,是夜進合德,帝大悅,以輔屬體,無所不靡,謂爲温柔鄕。謂嬺曰:『吾老是鄕矣,不能效武皇帝求白雲鄕也。』」 鈞天帝所:《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趙簡子 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醫扁鵲視之,出,董安于問。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在昔秦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孫支與子輿曰:「我之帝所甚樂。吾所以久者,適有學也。帝告我:『晉國將大亂,五世不安;其後將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國男女無別。』」公孫支書而藏之,秦讖於是出矣。獻公之亂,文公之霸,而襄公敗秦師於殽而歸縱淫,此子之所聞。今主君之疾與之同,不出三日疾必閒,閒必有言也。』居二日半,簡子寤。語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游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有一熊欲來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又有一羆來,我又射之,中羆,羆死。帝甚喜,賜我二笥,皆有副。吾見兒在帝側,帝屬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壯也,以賜之。」帝告我:「晉國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將大敗周人於范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今余思虞舜之勳,適余將以其冑女孟姚配而七世之孫。」』董安于受言而書藏之。以扁鵲言告簡子,簡子賜扁鵲田四萬畝。」 玉巵:《漢書·卷一下·高帝紀》:「九年冬十月,淮南王、梁王、趙王、楚王朝未央宮,置酒前殿。上奉玉巵爲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 春酒:《詩經·豳風·七月》:「爲此春酒,以介眉壽。」 冠蓋:四卷本甲集作「冠珮」。 龍樓:《漢書·卷十·成帝紀》:「(成帝)年三歲而宣帝崩,元帝即位,帝爲太子。壯好經書,寬博謹慎。初居桂宮,上嘗急召,太子出龍樓門,不敢絕馳道。」唐·顏師古注:「門樓上有銅龍,若白鶴、飛廉之名也。」按:宋孝宗本太祖之後,高宗無嗣,選入,遂得以外藩承大統。而能始終奉身以盡宮庭之孝,父子怡愉,同享高壽,最爲一時稱頌。稼軒詞中「聞道鈞天帝所,頻上玉巵春酒,冠蓋擁龍樓」句,當亦指此。 金甌:《新唐書·卷一百〇九·〈崔義玄傳·(孫)崔琳傳〉》:「初,玄宗每命相,皆先書其名,一日書(崔)琳等名,覆以金甌,會太子入,帝謂曰:『此宰相名,若自意之,誰乎?即中,且賜酒。』太子曰:『非崔琳、盧從願乎?』帝曰:『然。』」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