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 中秋無月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濕紗窗,雨濕紗窗。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滿堂惟有燭花紅,杯且從容,歌且從容。
拼音

注釋

尊:同“樽”,酒杯。 渾欲:簡直想。 化工:指自然的造化者。 從容:悠閒舒緩,不慌不忙。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一剪梅:詞牌名,源於唐代詩人李賀的《伊州歌》。
  • 丹桂叢:指桂花盛開的地方,象徵團圓和美好。
  • 尊同:酒杯相同,此處指共飲。
  • 雲溼紗窗,雨溼紗窗:形容窗外雲雨模糊,暗示無月。
  • 渾欲:簡直想要。
  • 化工:古人常以「化工」指代自然造化之神。
  • 路也難通,信也難通:寓言式的表達,意指與外界(月亮)的聯繫無法建立。
  • 燭花紅:蠟燭燃燒的火光,象徵着室內的情景。
  • 杯且從容,歌且從容:飲酒唱歌都要慢慢來,表現出詩人內心的無奈和自我安慰。

翻譯

回憶起那個中秋夜晚,桂花盛開在眼前,花香和月影都融入了杯中的酒。如今在樓上,雖然我們同樣舉杯,但窗外是烏雲密佈,雨水打溼了紗窗,彷彿連月光也被阻隔。

我真想乘風飛向那造物主,詢問爲何今夜無月,卻發現自己與外界的聯繫如此艱難。滿堂之上,只有紅燭閃爍,照亮這寂寞的氣氛,讓我們只能慢慢地飲酒,靜靜地歌唱,以此來排遣心中的孤寂。

賞析

這首詞以中秋賞月未果爲背景,通過今昔對比,表達了詞人對往日美好時光的懷念以及對現實生活的感慨。作者運用象徵手法,雲雨溼窗暗喻中秋無月,寓含了對人生際遇的無奈。詞中「渾欲乘風問化工」一句,既表達了對月的渴望,又流露出對世事難料的深沉思考。而「杯且從容,歌且從容」則展現出詞人在困境中的自我調適,以樂觀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整首詞情感深沉,意境優美,體現了辛棄疾豪放而又細膩的情感世界。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