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渠四句

· 張載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絶學,爲萬世開太平。
拼音

所属合集

#勸學篇

譯文

爲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爲百姓指明一條共同遵行的大道,繼承孔孟等以往的聖人不傳的學問,爲天下後世開辟永久太平的基業。

《橫渠四句》是北宋儒學家張載的名言,出自《橫渠語錄》。當代哲學家馮友蘭將其稱作“橫渠四句”。由於其言簡意宏,一直被人們傳頌不衰。其意思是讀書人其心當爲天下而立,其命當爲萬民而立,當繼承發揚往聖之絶學,當爲萬世開創太平基業,説出了讀書人應當有的志向和追求:天下、萬民、聖賢之道、太平基業。 “爲天地立心”,程明道説:「天地無心,以生物爲心。」又説:「天地無心而成化。」,天地本無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爲人能够秉具博愛濟眾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實則,惻隱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點。以此馬一浮先生總結道:“學者之事,莫要於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能如此,乃是爲天地立心。” “爲生民立命”,直接來源於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盡心上》有云:“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過修身致教,最後如果能而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即不管一個人的壽命是長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體全德,那麽這個生命個體就可以説已經安身立命了。張載所標示的“爲生民立命”,實即爲“民吾同胞”來“立命”,其立命在於教,“修道之謂教”,此之謂也。 “爲往聖繼絶學”,故“往聖”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絶學”者,孔孟先儒所弘揚之道學也。對儒學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關、閩諸大家,則把儒學拓展提昇到一箇全新的階段。眞能闡揚承繼孔孟先儒之道統者,惟有宋儒。 “爲萬世開太平”,所表達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恆政治理想。“開”期待之謂。“爲萬世開太平”,實現張載《西銘》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與,全體歸仁,纔能讓蔽惑無明的現代人重新回歸率性誠明的人類精神家園。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橫渠:指北宋理學家張載,因其在長安橫渠鎮講學而得名。
  • 爲天地立心:爲世間萬物和宇宙法則確立一種精神導曏。
  • 爲生民立命:爲百姓的生活和存在找到一種郃理、有意義的價值觀。
  • 爲往聖繼絕學:繼承和發展古代聖賢的學問,使之不致失傳。
  • 爲萬世開太平:爲後世的長久和平和社會繁榮奠定基礎。

繙譯

張載以崇高的使命自許,他要爲整個天地樹立起一種永恒的精神核心,爲普通百姓找到生活的根本意義,延續那些古代哲人的智慧遺産,以期開啓一個永遠的和諧盛世。

賞析

這四句話躰現了張載儒家道統的深厚情懷,他不僅關注個躰的生命價值,更強調社會責任和歷史傳承。每一句話都富含哲理,展現了儒家學者對於理想社會和文化傳承的深刻思考。"爲天地立心"是對宇宙真理的追求,"爲生民立命"是對現實關懷的躰現,"爲往聖繼絕學"是對學術傳統的尊重與發敭,"爲萬世開太平"則是對人類福祉的長遠期盼。這不僅是個人的理想,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士大夫堦層的責任擔儅。

張載

張載

宋鳳翔郿縣人,字子厚,世稱橫渠先生。少喜談兵,至欲結客取洮西地。范仲淹勸讀《中庸》,乃博覽羣書,而反求之六經。講《易》京師,遇程頤兄弟,以爲不及,於是撤坐輟講,盡棄異學。登仁宗嘉祐二年進士。爲雲巖令。神宗熙寧初爲崇文院校書。尋稱疾屏居南山下,讀書講學。熙寧十年,以呂大防薦知太常禮院,以疾歸,道卒。門人慾諡明誠,後定諡獻。寧宗嘉定中賜諡明公。其學以《易》爲宗,以《中庸》爲體,以孔孟爲法。講學關中,傳其學者稱爲關學。有《正蒙》、《易說》等。 ► 75篇诗文

張載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