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別山中溫古上人兄幷示舍弟縉
解薜登天朝,去師偶時哲。
豈惟山中人,兼負松上月。
宿昔同遊止,致身雲霞末。
開軒臨潁陽,臥視飛鳥沒。
好依盤石飯,屢對瀑泉渴。
理齊小狎隱,道勝寧外物。
舍弟官崇高,宗兄此削髪。
荆扉但灑掃,乘閑當過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解薜(xiè bì):指脫下隱士所穿的用薜荔等草類編織的衣服,比喻出仕。薜,薜荔,一種植物。
- 登天朝:進入朝廷爲官。
- 偶時哲:遇到當時的賢才。偶,遇。時哲,當代的賢才。
- 宿昔:以前,往昔。
- 致身:指獻身國家。
- 雲霞末:代指朝廷。
- 潁陽:地名,在今河南許昌西南。
- 小狎隱:稍稍親近隱居生活。狎,親近。
- 道勝:道學高深。
- 寧外物:不被身外之物所累。
- 荊扉:柴門,指山中的居所。
翻譯
脫下隱士的服裝進入朝廷爲官,離開您這山中賢人去與塵世賢才相謀。 這樣做豈止是辜負了山中的友人,更辜負了那鬆間的明月。 曾經我們一同遊玩一同棲息,努力想在朝廷出仕有所作爲。 打開窗戶面對潁陽,躺着就能看飛鳥漸漸沒於天際。 喜歡靠着巨石進餐,多次對着瀑泉解渴。 領悟了事理便稍稍親近隱居生活,道學高深便能不被外物所累。 我的弟弟官職很高,我兄長卻在此削髮出家。 家中柴門我會打掃乾淨,有空的時候一定前來歇宿。
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在將要離開山中去朝廷爲官時,寫給溫古上人和弟弟王縉的留別之作。詩作開篇即表明離開山中入仕的舉動,流露出內心的糾結與愧疚,既覺得對不住山中友人,也自覺辜負了山中的美好景緻。回顧往昔與友人同遊共棲的愜意生活,與如今奔波朝廷形成鮮明對比。字裏行間描繪出山中生活的清幽自在,像靠石吃飯、對泉解渴等場景,盡顯閒適安然。「理齊小狎隱 ,道勝寧外物」展現出王維對理與道的追求和思索,體現其淡薄超脫的心境。詩的最後,以打掃家門、有空再來歇宿收尾,既表達對山中生活的眷戀,也透露了未來與友人相聚的期待,情感真摯細膩,整首詩情境交融,在質樸的語言中蘊含着複雜而深沉的情感,展現出王維詩作一貫的清新沖淡又富含哲理的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