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政檢法牛公挽章三首

結屋明經好,經明身欲修。 平生倉廩實,不爲稻粱謀。 宦路門方盛,容臺志已酬。 莫言餘八帙,猶欠少遲留。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致政:古代官員退休或離職。
  • 檢法牛公:指牛某,檢法官職之人,姓牛,具體身份未詳。
  • 挽章:哀悼去世者的詩詞。
  • 明經:古代科舉科目之一,學習儒家經典。
  • 身欲修:修身養性,追求道德修養。
  • 倉廩實:形容家中糧食充足,生活富足。
  • 稻粱謀:比喻爲生活所需而忙碌。
  • 宦路:仕途,官場生涯。
  • 門方盛:指牛公仕途正順利。
  • 容臺:可能是指官署名,也可能代指牛公的職位。
  • 志已酬:指牛公的志向已經實現。
  • 八帙:泛指書籍,這裏指牛公所著或收藏的書籍。
  • 少遲留:稍微多停留一些時間,意指希望牛公能多活一些日子。

翻譯

住在簡樸的屋子裏,專心研究儒家經典,他追求的是道德的提升。一生裏,他的家境豐裕,但從不只爲溫飽而忙碌。他的仕途正處在巔峯,而他的志向早已實現。別說是還有八卷書未讀,只遺憾未能讓他多停留一些時光。

賞析

這三首詩是對已故的檢法牛公的深情輓歌。詩人讚揚牛公不僅學問深厚,而且人品高尚,一生致力於學術和道德修養,即使生活富裕,也不忘初心。牛公的仕途成功並未讓他忘卻自己的理想,詩中流露出對牛公未能多享受生活的惋惜之情。整首詩語言樸素,情感真摯,表達了對逝者的敬仰與懷念。

曹彥約

曹彥約

曹彥約,南宋大臣。字簡甫,號昌谷,南康軍都昌(今屬江西)人。淳熙八年進士。曾從朱熹講學,後受人之召,負責漢陽軍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漢陽軍。後累官寶謨閣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爲湖南轉運判官,鎮壓郴州(今湖南郴縣)瑤民起義,後任利州路(今屬陝西)轉運判官兼知利州,發漕司儲糧減價糶與饑民、通商蠲稅,並論兵柄財權並列之弊。寶慶元年,擢爲兵部侍郎,遷禮部侍郎,不久又授爲兵部尚書,力辭不拜,後以華文閣學士致仕,卒諡“文簡”。 ► 3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