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松陰之下長着半弓的草苔,想看書可又懶得去翻開。百無聊賴中掬起泉水去澆芭蕉,那淅瀝水聲驚動了正在玩耍的兒童,他們還以爲驟然下起雨來。
注釋
半弓:半弓之地,形容面積極小。弓,古時丈量地畝的器具,後爲丈量地畝的計算單位。一弓等於1.6米。
掬:兩手相合捧物。
序
此詩寫作者閒適、慵倦的情緒。他想看書,可是剛剛翻開又興致索然,百無聊賴中掬起泉水去澆芭蕉。那淅瀝水聲驚動了正在玩耍的兒童,他們還以爲驟然下起雨來。這兒以詩人的閒散無聊與兒童的天真爛漫相比較,一個“戲”字,一個“誤”字起到相互映襯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無窮樂趣,寫出了詩人的恬靜閒適,抒發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詩人善於捕捉生活中瞬間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觸發的興會,在這兩句中也得到生動的顯示。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半弓苔:「弓」是舊時丈量地畝的器具和計算單位,一弓爲五尺。「半弓苔」指的是面積較小的長滿苔蘚的地方。
- 掬(jū):兩手捧(東西) 。
翻譯
松樹的樹蔭下有一架小小的長滿青苔的地方,我偶爾想要翻開書本讀書,卻又懶懶地不想打開。我閒來無事,戲耍着用雙手捧起一汪清泉灑在芭蕉葉上,那清脆的聲響竟讓遠處玩耍的兒童誤以爲是下雨的聲音,紛紛張望着趕來了 。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夏日閒居的愜意畫面,充滿了生活情趣。首句「鬆陰一架半弓苔」,通過描寫松樹的樹陰下一小片長滿青苔的所在,爲全詩營造出一種清幽閒適的氛圍。第二句「偶欲看書又懶開」,將詩人慵懶閒適的狀態刻畫得淋漓盡致,生動地展現出在這樣的夏日午後,連讀書這種平常之事都提不起興致,透着一股悠然自得的慵懶氣息。後兩句「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是全詩的妙筆。詩人百無聊賴之際,以灑清泉於蕉葉取樂,清泉灑落蕉葉之聲,宛如雨聲,天真的兒童信以爲真。這一動態的描寫不僅增添了畫面的活潑感,還巧妙地勾畫出兒童天真爛漫的形象,從側面反映出詩人此時生活的寧靜以及內心的毫無拘束。整首詩語言清新自然,以細膩的筆觸將夏日午後的慵懶與童趣活潑融合在一起,讀來令人感到輕快愉悅 。

楊萬里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光宗曾爲其親書“誠齋”二字,學者稱其爲“誠齋先生”。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卒贈光祿大夫,諡號文節。
► 4332篇诗文
楊萬里的其他作品
- 《 初秋戲作山居雜興俳體十二解 》 —— [ 宋 ] 楊萬里
- 《 庚戌正月三日約同舍遊西湖十首 》 —— [ 宋 ] 楊萬里
- 《 秋懷 》 —— [ 宋 ] 楊萬里
- 《 六月初四日往雲際院田間雨足喜而賦之二首 》 —— [ 宋 ] 楊萬里
- 《 春興 》 —— [ 宋 ] 楊萬里
- 《 過青陽縣望九華山雲中不真來早大霧竟不見其全三首 》 —— [ 宋 ] 楊萬里
- 《 雙峯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 —— [ 宋 ] 楊萬里
- 《 祗召還京題江西道院 》 —— [ 宋 ] 楊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