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宋懋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都人盛觀翰林公出遨
金狨繫馬曉鶯邊,不比春江上水船。
人語車聲喧法曲,花光樓影倒晴天。
人間化鶴三千歲,海上看羊十九年。
還作遨頭驚俗眼,風流文物屬蘇仙。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狨(róng)**:用金絲猴皮製成的鞍墊,以狨爲褥,覆於鞍上。這裏借指達官貴人的坐騎裝飾。
- 法曲:是宮廷燕樂中的一種重要樂種。
- 化鶴三千歲:用丁令威化鶴的典故,傳說丁令威學道成仙,化鶴歸遼,千年後歸來。這裏表示時間久長。
- 海上看羊十九年:指蘇武在匈奴牧羊十九年的典故。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拘不降,在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十九年。
- 遨頭:宋代州郡長官遊樂時,往往自稱「遨頭」。
- 蘇仙:指蘇軾。
翻譯
清晨,達官貴人騎着裝飾金絲猴皮鞍墊的駿馬,系在啼鳴的黃鶯旁邊的樹上,這可比不上春江水上漲時行駛的遊船悠閒自在。人羣的笑語聲、車馬的喧囂聲,與優美的法曲交織在一起,花朵的光彩與樓閣的倒影倒映在晴朗的天空中。人間如丁令威化鶴千年般變幻,海上有蘇武牧羊那樣漫長艱苦的歲月。蘇軾此刻作爲出遊的長官,一出現就令世俗之人驚歎,他那超凡的風流入韻以及文學藝術成就,真不愧是如同神仙般傑出的人物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宋懋宗到西池時,京城衆人盛大觀遊以及蘇軾出行的場景。開篇以「金狨繫馬」的豪華場面與「春江上水船」對比,突出了此地的繁華喧鬧。頷聯通過描寫人語、車聲和花光、樓影等景象,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生動展現出一片熱鬧且奇幻的畫面,勾畫出西池盛景。頸聯連用兩個典故,「化鶴三千歲」與「海上看羊十九年」,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和人生感慨,暗示時光流轉、歷經滄桑。尾聯則將筆墨重點落在蘇軾身上,以「遨頭」寫蘇軾出遊時的風采,「驚俗眼」凸顯其與衆不同,「風流文物屬蘇仙」高度讚揚了蘇軾傑出的風流才情與文學藝術成就。整首詩既描繪了熱鬧歡快的場景,又通過典故引發對歷史人生的聯想思考,同時寄寓了詩人對蘇軾深深的讚賞之情 。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爲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爲“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爲“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 2400篇诗文
黃庭堅的其他作品
- 《 次韻伯氏戲贈韓正翁菊花開時家有美酒 》 —— [ 宋 ] 黃庭堅
- 《 病懶 》 —— [ 宋 ] 黃庭堅
- 《 西江月 》 —— [ 宋 ] 黃庭堅
- 《 過平輿懷李子先時在幷州 》 —— [ 宋 ] 黃庭堅
- 《 再答並簡康國兄弟四首 》 —— [ 宋 ] 黃庭堅
- 《 奉同六舅尚書詠茶碾煎烹三首 · 其三 》 —— [ 宋 ] 黃庭堅
- 《 以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爲韻寄李子先 》 —— [ 宋 ] 黃庭堅
- 《 次韻吉老十小詩 》 —— [ 宋 ] 黃庭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