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 賦鬆上鷗

偶聽鬆梢撲鹿。知是沙鷗來宿。稚子莫喧譁。恐驚他。 俄頃忽然飛去。飛去不知何處。我已乞歸休。報沙鷗。
拼音

所属合集

#昭君怨

譯文

偶爾聽到窗外松樹上拍打翅膀撲撲鹿鹿的聲音,知道沙鷗在夜宿,十分驚喜。小孩子聲音小一些,別驚動了鷗鳥。 不一會兒工夫,沙鷗突然振翅遠飛,不知道它落到何處去了。告訴沙鷗,我已經向朝廷提出請求,要辭官歸隱了。

注釋

昭君怨:詞牌名,又名《宴西園》、《一痕沙》。四十字,全闋四換韻,兩仄兩平遞轉,上下片同。 誠齋:楊萬里書房的名字。 已而:後來。 撲鹿:狀聲音。張志和《漁父》:“驚起鴛鴦撲鹿飛。” 稚子:幼子;小孩。 喧譁:聲音大而雜亂。 俄傾:片刻;一會兒。 歸休:辭官退休;歸隱。 報沙鷗:沙鷗,棲息於沙灘、沙洲上的鷗鳥。《文選》卷三十一江淹《雜體詩》“擬張綽”,李善注引《莊子》:“海上有人好鷗鳥者,旦而之海上,從鷗鳥遊,鷗鳥至者百數。其父曰:‘吾聞鷗從汝遊,試取來,吾從玩之。’曰:’諾。‘明旦之海上,鷗鳥舞而不下。“今本無之。《列子·黃帝篇》略同。人無機心,能感動異類,稱”鷗鳥忘機“本此。這裏意謂自己志在隱居,約沙鷗爲伴,今即將實行,故告知它。曹鬆《贈方幹》二之二:”他時莫爲三徵起,門外沙鷗解笑君。“本詞似用此意。黃庭堅《登快閣》:”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昭君怨·賦鬆上鷗》是南宋詞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詞。詞上片寫作者靜坐書室,意外地聽窗外松樹上有沙鷗前來投宿,十分驚喜。下片寫鷗鳥遠飛,詞人不免悵然若有失,進而將鷗鳥人格化,與之溝通思想,藉以抒發心志。詞借沙鷗寫作者絕意官場,願與沙鷗爲盟的心志。詞語言通俗,筆致靈動,帶有誠齋體的幽默風趣。

賞析

題目《賦鬆上鷗》說明,這是一首詠物詞。上片寫作者靜坐書室,意外地聽窗外松樹上有沙鷗前來投宿,十分驚喜。“偶聽鬆梢撲鹿”,“偶”字意即偶然地,或者說是意料之外地,“撲鹿”是象聲詞。首句說,他偶然聽到門前松樹梢上有飛鳥拍打翅膀的“撲鹿”聲,憑着生活經驗,他“知是沙鷗來宿”。首二句無絲毫的渲染與誇飾,似乎是簡單地平鋪直敘,但只要稍稍揣摩,便不難發現,這十二個字既寫出了環境的寂靜,又寫出了樹上鷗鳥的活動,從字面看,人未見形,鷗未露體,而在讀者的意念中,卻分明“看”到作者凝神諦聽的神態,“聽”到沙鷗抖動翅膀的撲撲鹿鹿的聲音,這足以說明,這兩句近似口語的話,並非隨意信手寫來,而是經過認真推敲錘鍊而得,因此頗爲傳神。 “稚子莫喧譁,恐驚他。”沙鷗前來投宿,作者無限欣喜,他小心翼翼地向正在玩耍的孩子們示意,告誡他們不要吵鬧,恐怕驚嚇了鷗鳥。這兩句於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對沙鷗這種鳥兒非常喜歡,同時表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而且增加了本詞的生活氣息。“莫”字和“恐”字表達出作者對沙鷗由衷的喜愛。 下片寫鷗鳥遠飛,詞人不免悵然若有失,進而將鷗鳥人格化,與之溝通思想,藉以抒發心志。“俄頃忽然飛去,飛去不知何處?”作者正因爲沙鷗落在“誠齋”門前松樹上高興,轉瞬間沙鷗忽然振翅遠飛,作者深感失望,先前的激情頓時冷落下來。“不知何處”說明作者對鷗鳥十分記掛,面對一片空虛的茫茫夜空,他萬分焦慮,卻又無可如何。兩句中“飛去”二字重複使用,這種手法在現代修辭學上稱爲“頂真”,因爲用得恰切自然,所以讀起來絲毫沒有重複的感覺。 “我已乞歸休,報沙鷗。”結尾兩句,作者和盤托出心志,把自己辭官歸隱的事告訴沙鷗,表述了他期望求得沙鷗“理解”的心情。據《宋史》記載,楊萬里長期被貶,憤而辭官家居,臨終前曾有“韓佗胄奸臣,專權無上,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的話,說明他因爲報國無門,又不被人理解,憂憤至死。本詞把沙鷗視爲“知己”,寄託自己的感情,其意也在於排解內心的苦悶。
楊萬里

楊萬里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光宗曾爲其親書“誠齋”二字,學者稱其爲“誠齋先生”。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卒贈光祿大夫,諡號文節。 ► 43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