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 唤取笙歌烂熳游。 且莫管闲愁。 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 草草杯盘不要收。 才晓更扶头。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嫵媚(wǔ mèi):姿態美好可愛。
  • 笙歌:合笙之歌,也可指吹笙唱歌或奏樂唱歌,這裏指歌舞遊樂。
  • 爛熳:也作「爛漫」,指任意縱情。
  • 扶頭:醉酒狀,需扶着頭,形容醉得很厲害 。

翻譯

桃花和李花在微風中搖曳,姿態是那麼嬌美動人,楊柳依依,顯得更加溫柔。呼喚着大家奏起音樂、唱起歌來盡情遊樂。暫且不要去管那無聊的愁緒。正好趁着春天晴朗的夜晚盡情欣賞美景,一旦下雨,這美好的春光就全沒了。簡單準備的這些酒菜不要收起來。哪怕到了天亮,喝得大醉也要繼續喝。

賞析

這首《武陵春》展現了辛棄疾詞清新的一面。上闋開篇描繪桃李嫵媚、楊柳溫柔之景,營造出春日的美好氛圍,隨後點明要趁此良辰美景,縱情遊樂,拋開閒愁,盡顯詩人對當下美好時光的珍惜。下闋詩人強調要抓緊晴天連夜賞春,因爲一場雨可能就會讓春天的景緻消逝。並且酒桌不必收拾,即便到天亮醉意未消也要繼續沉醉,側面反映出詞人對春天熾熱的喜愛,希望這樣的美好時光能夠長久。全詞情感直白豪爽,以樂景寫樂情,通過對及時行樂的描繪,不但表現出詞人對春天的眷戀,也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暫時拋卻塵世煩惱,享受當下生活的心境 。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