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晚春应刘秘书诗

烟景抱空意,蘅杜缀幽心。 心忧望碧叶,涵影顾青林。 风光多树色,露华翻蕙阴。 水苔方下蔓,石萝日上寻。 霞衣已具带,仙冠不持簪。 徒为多委郁,精魄还自临。 始获琼歌赠,一点重如金。 山中有杂桂,玉沥乃共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煙景:指霧氣繚繞的春景。
  • 蘅杜(héng),杜蘅,香草名;,杜若,也是香草名,常用來象徵高潔美好的品質或情感 。
  • :連接、寄託。
  • 涵影:映照的影子。
  • 露華:露水。
  • :翻動,形容在風中擺動的樣子。
  • 蕙陰:蕙草的陰影。蕙,一種香草。
  • 下蔓:向下蔓延。
  • 日上尋:一天天向上生長。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爲尋,這裏表示生長的程度。
  • 霞衣:以雲霞爲衣,通常指仙人的衣裳,這裏或許暗示超脫塵世的心境。
  • 具帶:繫着衣帶。
  • 仙冠:仙人的帽子。
  • 持簪:用簪子固定。
  • 委鬱:憂愁、抑鬱。
  • 精魄:精神靈魂。
  • 瓊歌:美好的歌聲、詩詞,這裏指劉祕書的詩。
  • 玉瀝:美酒。

翻譯

春日裏霧氣繚繞的景色,卻勾起我滿心的落寞,寄託在蘅杜這些香草之上,抒發我幽婉的心事。心中滿是憂愁,望着那碧綠的葉子,看着樹林的影子倒映在水中。風和日麗中,樹木展現出多姿的色彩,露水在蕙草的陰影中翻動。水苔正向下蔓延生長,石蘿也日復一日向上攀緣。那仿若仙子的服飾繫好了衣帶,仙人的帽子也無需簪子固定。我白白地長久陷於憂愁之中,直至自己的精神彷彿又回到身邊。終於得到你那如美玉般珍貴的詩歌相贈,哪怕只有一句,分量也重如千金。山中有叢生的桂樹啊,真想與你一起共飲這香醇的美酒。

賞析

這首詩圍繞「惜晚春」的主題展開,通過豐富而細膩的描繪營造出婉約哀愁的氛圍。開篇「 煙景抱空意,蘅杜綴幽心」就定下基調,以景襯情,借春景的美好與自身內心空落形成對比,引出愁緒。

中間部分對自然景色展開細緻描寫,「風光多樹色,露華翻蕙陰。水苔方下蔓,石蘿日上尋」,從動態、色彩等方面勾勒出晚春生機勃勃之景,一方面顯示出晚春時節生命的蓬勃力量,另一方面也暗示時光匆匆,美景易逝,進一步烘托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惜春之感與煩悶心情。

「霞衣已具帶,仙冠不持簪」兩句塑造了一個瀟灑超塵的形象,似乎表現出詩人渴望超脫世俗煩惱,卻又難以做到的無奈。 「徒爲多委鬱」表明之前的種種幽思煩惱終究是徒勞,「精魄還自臨」有一種自我精神救贖與迴歸之感。

結尾收到友人劉祕書的贈詩如獲至寶,「始獲瓊歌贈,一點重如金」體現出對友人情誼與才華的珍視。「山中有雜桂,玉瀝乃共斟」描繪出充滿詩意與溫馨的畫面,在對未來與友人共賞美景、同飲美酒的美好憧憬中收束全詩,於無奈愁緒中又生出一絲積極希望。整首詩情感真摯,景物描寫和情感表達相融合,盡顯江淹詩歌柔美哀怨且富有審美意境的藝術風格。

江淹

江淹

字文通,南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歷仕三朝,宋州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程莊鎮江集村)人。江淹少時孤貧好學,六歲能詩。文章華著,十三歲喪父。二十歲左右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開始其政治生涯,齊高帝聞其才,召授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明帝時爲御史中丞,先後彈劾中書令謝朏等人;武帝時任驃騎將軍兼尚書左丞,歷仕南朝宋、齊、樑三代。 ► 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