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叢花 · 暮春送別

階前春草亂愁芽。塵暗綠窗紗。釵盟鏡約知何限,最斷腸、湓浦琵琶。南渚送船,西城折柳,遺恨在天涯。 夜來魂夢到儂家。一笑臉如霞。鶯啼燕恨西窗下,問何事、潘鬢先華。鍾動五更,魂歸千里,殘角怨梅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釵盟鏡約:指男女間的盟誓。: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常被用作定情之物。:盟誓。鏡約:以鏡爲信物所訂之約 。
  • 湓浦琵琶:化用白居易《琵琶行》典故。當年白居易在湓浦口(今江西九江)聽到琵琶女的彈奏及身世,感懷而作《琵琶行》,這裏借指送別時的哀傷之情。
  • 南渚(zhǔ),水邊。南渚即南邊的水邊,常指送別之地。
  • 折柳:古人離別時有折柳送別的習俗,以表達惜別之情。
  • 遺恨:留下的遺憾。
  • 儂家:方言,意爲「我家」或「我」,這裏指女子居住的地方。
  • 潘鬢先華指潘岳,西晉文學家。他在《秋興賦》中寫道「斑鬢髟以承弁兮,素髮颯以垂領」,後以「潘鬢」指中年鬢髮初白,形容過早衰老 。 :花白。
  • 殘角怨梅花(jiǎo),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梅花:指笛曲《梅花落》,這裏以角聲吹奏《梅花落》營造哀怨氛圍。

翻譯

臺階前的春草雜亂地萌生,如同愁緒的幼芽。灰塵讓綠色的窗紗變得灰暗。曾經的海誓山盟不知還有多少意義,最讓人肝腸寸斷的,就像當年在湓浦口聽到的琵琶聲那樣哀愁。在南邊的水邊送你上船,在西城與你折柳惜別,這遺留下的遺憾,彷彿散落在天涯。

夜晚做夢,夢到你來到我家,你一笑的容顏如同雲霞般美麗。西窗下,黃鶯啼叫,好像帶着恨意,想問爲何你的鬢髮早早變得花白。五更的鐘聲敲響,夢已醒,而我的靈魂彷彿隨着你回到千里之外,遠方傳來的號角聲吹奏着《梅花落》,滿是哀怨。

賞析

這首《一叢花·暮春送別》是一首傷離恨別的詞作。上闋開篇以「春草亂愁芽」「塵暗綠窗紗」等景象,奠定了憂愁傷感的基調,借「釵盟鏡約」「湓浦琵琶」等典故,將往昔的美好與如今的離別之痛相對比,強烈地表現出送別時無盡的哀傷。「南渚送船,西城折柳」用經典的送別意象,生動地描繪出送別場景,使得「遺恨在天涯」的情感更添深沉。下闋通過描寫夜晚的夢境,刻畫了夢中與對方相見時的美好瞬間,「一笑臉如霞」展現出相聚的甜蜜。然而「潘鬢先華」又回到現實中歲月帶來的滄桑與無奈。「鍾動五更,魂歸千里,殘角怨梅花」三句,將夢醒後的悵惘、魂牽千里的思念以及號角吹奏的哀怨之情交融在一起,營造出一種濃烈的傷感情境,進一步渲染了離恨的深度和無盡。全詞情景交融,意象豐富,情感細膩且真摯,將暮春時節送別後的複雜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趙長卿

宋宗室,居南豐,號仙源居士。寧宗嘉定末前後尚在世。嘗買一妾,教之習蘇軾文詞,爲女母索歸,嫁之於農夫,每寄詞以問訊,長卿則爲酬答。文詞通俗,多情愛之作。有《惜香樂府》。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