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郎帖》頁,晉謝安書,紙本,行書,縱23.3cm,橫25.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謝安是東晉第一名相,太元八年(383年)符堅攻晉,謝安爲征討大都督,指揮“淝水之戰”,以少勝多,大敗符堅而名垂青史。謝安善行、草書,唐李嗣真《書後品》贊曰:“縱任自在,有螭盤虎踞之勢”。
賞析
《中郎帖》是傳爲東晉人謝安書寫的一封報喪書信,信中告知中郎突然去世的消息,同時表達了自己內心痛苦不堪、難以忍受的情感。
《中郎帖》又稱《八月五日帖》。此帖有“德壽”璽印,爲南宋高宗之印(高宗趙構做太上皇時曾退居德壽殿),另據此帖紙、墨等判斷,可確認它爲南宋紹興御書院中人所臨摹的古帖,雖然不是謝安的真跡,依然寶貴。
在南宋,由於高宗以來歷代皇帝對二王及晉人書的嗜好,上行下效,使南宋書風充滿古雅蕭散的氣質。此帖行筆圓轉流暢,筆法純熟,具有典雅豐腴、氣度雍容的特點。
謝安
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著名政治家,名士謝尚的從弟。少以清談知名,最初屢辭辟命,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與王羲之、許詢等遊山玩水,並教育謝家子弟,多次拒絕朝廷辟命。後謝氏家族於朝中之人盡數逝去,方東山再起,任桓溫徵西司馬,此後歷任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職。
鹹安二年(372年)簡文帝崩後,謝安與王坦之挫敗桓溫篡位意圖,並在其死後與王彪之等共同輔政。在淝水之戰中作爲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爲東晉贏得幾十年的安靜和平。戰後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廣陵避禍。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六歲,贈太傅、廬陵郡公,諡號文靖。謝安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性情閒雅溫和,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樹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氣度。他治國以儒、道互補;作爲高門士族,能顧全大局,以謝氏家族利益服從於晉室利益。王儉稱其爲“江左風流宰相。”張舜徽贊其爲“中國歷史上有雅量有膽識的大政治家。”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