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己巳二月二十二日遊北門,有感

試檢春光,都不在,槿籬茅屋。荒城外,牯眠衰草,鴉啼枯木。黃染菜花無意緒,青描柳葉渾粗俗。 憶繁華,不似少年遊,傷心目。 棠塢錦,梨園玉。燕衣舞,鶯簧曲。艷陽天,輸與午橋金谷。行處綺羅香不斷,歸時弦管聲相逐。怕夕陽,影散近黃昏,燒銀燭。
拼音

所属合集

#滿江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槿籬茅屋: 棣籬指槿樹編成的籬笆,茅屋用茅草蓋的小屋,都是簡樸的鄉村居所。
  • 牯眠: 牛在休息或睡覺。
  • 午橋金谷: 午橋和金谷是古代洛陽的名勝,這裏借指奢華的貴族生活。
  • 綺羅: 綺是絲織品,羅是細薄的絲織物,泛指華麗的衣物。
  • 弦管: 絃樂器和管樂器,泛指音樂。

翻譯

試着尋找春天的氣息,卻發現那些美麗的景色都不在簡陋的農舍和郊外的廢墟里。牛兒慵懶地躺在衰敗的草叢中,烏鴉在枯木上淒厲地鳴叫。菜花黃了,卻毫無生機,柳葉雖青,卻顯得粗陋無趣。回憶起過去的繁華,不像年輕時的遊玩那樣令人開心,眼前的景象讓人心生悲傷。

曾經的繁華如棠塢的錦繡,梨園的珍寶,舞者身着華服,樂師奏出優美的曲調。豔陽天,卻比不上昔日午橋和金谷的奢華。走在路上,滿是香氣四溢的華麗衣物,回去時還有悠揚的音樂相伴。然而,最怕的是夕陽西下,影子漸散,臨近黃昏,只能點燃銀燭照亮黯淡的夜晚。

賞析

這首詞以春天的郊遊爲背景,通過對比現實的荒涼與往昔的繁華,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世事變遷的感慨。詞中的「槿籬茅屋」、「衰草」、「鴉啼」等描繪了一幅破敗景象,與「午橋金谷」的富貴記憶形成鮮明對比,流露出對逝去青春和美好生活的懷念。同時,夕陽、銀燭等意象也暗示了詩人對歲月老去的無奈與對未來的憂慮。整首詞情感深沉,語言質樸,展現了陸文圭獨特的藝術風格。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