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八日於剡縣石城寺禮拜

石壁開金像,香山倚鐵圍。 下生彌勒見,回向一心歸。 竹柏禪庭古,樓臺世界稀。 夕嵐增氣色,餘照發光輝。 講席邀談柄,泉堂施浴衣。 願承功德水,從此濯塵機。
拼音

注釋

倚鐵圍:一作「繞鐵圍」。 竹柏:一作「松竹」。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剡(shàn)縣:古縣名。
  • 石城寺:寺廟名。
  • 彌勒:佛教菩薩。
  • 談柄:古人清談時所執的拂塵之類,也指談話的資料。
  • 浴衣:一指洗澡時穿的衣服,二指僧尼穿的法衣。

翻譯

山壁上開鑿出金色的佛像,香山依傍着如鐵圍般的山巒。彌勒菩薩現身於下界,(人們)迴向修行一心皈歸。竹柏環繞的禪庭古老,亭臺樓閣的世界稀有。傍晚的山嵐增添了氣象色澤,剩餘的陽光散發着光輝。講經的席位邀請着談柄,清泉之堂施捨着浴衣。希望承接這有功德的泉水,從此洗滌塵世的俗念。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石城寺的景象與氛圍。詩中通過對石壁上的金像、古老禪庭、稀有樓臺以及傍晚景象的描寫,營造出一種莊嚴、神祕且寧靜的氛圍。尤其是「彌勒見」「一心歸」等表達,體現了宗教的元素和信仰的力量。「竹柏禪庭古,樓臺世界稀」進一步凸顯了石城寺的古老與獨特。最後表達了希望藉助功德水洗淨塵世煩惱的願望,反映了詩人對超脫塵世的嚮往與追求。整體上,詩的意境清幽,既是對石城寺的寫實描繪,又蘊含着詩人內心的感悟與寄託。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爲“王孟”。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