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宗判官歸滑臺序

· 任華
大丈夫其誰不有四方誌?則僕與宗袞二年之間,會而離,離而會,經途所亙,凡三萬裏。何以言之?去年春會於京師,是時僕如桂林,袞如滑臺;今年秋,乃不期而會於桂林;居無何,又歸滑臺,王事故也。舟車往返,豈止三萬裏乎?人生幾何?而倏聚忽散,遼夐若此,抑知己難遇,亦復何辭! 歲十有一月,二三子出餞於野。霜天如掃,低向朱崖。加以尖山萬重,平地卓立。黑是鐵色,銳如筆鋒。復有陽江、桂江,略軍城而南走,噴入滄海,橫浸三山,則中朝羣公豈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山水既爾,人亦其然。袞乎對此,與我分手。忘我尚可,豈得忘此山水哉!
拼音

譯文

大丈夫其誰不有四方誌(志在四方),則僕(自稱之謙詞)、宗袞二年之間,會而離,離而會,經途所亙(時間或空間延續不斷),凡三萬裏。何以言之?去年春會於京師,是時僕如桂林,袞如滑臺(今河南省滑縣);今年秋,乃不期而會於桂林;居無何(過了沒多久),又歸滑臺,王事(爲國事)故也。舟車往返,豈止三萬裏乎?人生幾何?而倏聚忽散(倏,忽,都指極短的時間),遼敻(遙遠)若此,抑(更何況)知己難遇,亦復何辭! 歲十有一月(十一月),二三子出餞於野(到野外爲宗袞餞行)。霜天如掃(剛掃過,比喻潔淨),低向朱崖(紅色的山崖)。加以尖山萬重,平地卓立。黑是鐵色(指山黑如鐵),銳如筆鋒。復有陽江、桂江,略軍城(從軍城旁邊流過)而南走,噴入滄海,橫浸三山(海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則中朝羣公(在朝廷當公的人)豈知遐荒(偏遠的地方)之外有如是山水?山水既爾(如此),人亦其然(人亦與山水有同樣的情趣)。袞乎對此(此景),與我分手。忘我尚可,豈得忘此山水哉! 任華,生卒年不詳,青州樂安(現在山東省博興縣)人。唐肅宗時任祕書省校書郎、監察御史等職,還曾任桂州刺史參佐。性情耿介,狂放不羈,自稱“野人”“逸人”,仕途不得志。與高適友善,也有寄贈李白、 杜甫的詩存世。 宗判官,即宗袞,生平不詳,當是作者的好友。判官是幫助朝廷特派大臣佐理政務的中級官員。滑臺(地名:現在河南省滑縣)。序是一種文體,是爲送別而寫的文章,即臨別贈言。 譯文:《送宗判官歸滑臺序》 大丈夫哪個沒有奔走天下、安邦定國的遠大志向?我和宗袞在兩年之間,會面了又離別,離別了又會面,這當中來來去去所經歷的路程,總共有三萬裏。爲什麼說有這麼長的路程呢?去年春天,我們兩人在京城相會,當時我去桂林,宗袞去滑臺;今年秋天,我們竟然料想不到又在桂林相會;過了沒多久,宗袞因爲國事的緣故又回到滑臺。坐船坐車,來來往往,哪裏只止三萬裏呢?人的一生有多久?剛聚在一起,突然間又要分別,象這樣相距遙遠,更何況像這樣的知己朋友極難遇上,還有什麼好說的! 時間正值十一月,我們幾個朋友出城到野外爲宗袞餞行。秋天的天空潔淨無雜物,像是俯向紅色的山崖。再加上萬重高山聳立,像從平地上突起。山像鐵那麼黑,像筆鋒那麼尖。又有陽江、桂江,從軍城旁流過,向南流淌,噴薄進入大海,浸潤着海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處在朝廷的那些官員們,哪裏知道遙遠的邊地還有這麼美好的山水?山水既是這樣,人也是這樣,都充滿情趣。宗袞面對此情此景,與我分手。忘記我還是可以的,怎麼能忘掉這美好的山水啊!

注釋

僕:自身的謙稱。 亙:在空間或時間上延續不斷,這裏指走過。 京師:唐朝都城長安。 居無何:停了不久。 王事:國事。 倏聚忽散:剛聚到一起很快就離開。倏、忽,都指時間短暫。 遼夐:遼闊遙遠。夐,遠。 抑:何況。 亦復何辭:還有什麼好說的! 朱崖:紅色的山崖。 黑是鐵色:即“黑如鐵色”之意。 陽江、桂江:都是桂林附近的河流。桂江即灕江。 略軍城:從軍城旁流過。略,過。軍城,可能是桂林附近的一個屯兵處。 三山:傳說中的海外三座仙山,即蓬萊、方丈、瀛洲。 中朝羣公:指在朝廷裏當官的人。 遐荒:遙遠的邊地。遐,遠。 爾:這樣。 人亦其然:人也是這樣,意爲人和山水同樣有情趣。

賞析

這篇贈言主要分兩個部分,開頭以“大丈夫哪個沒有奔走天下、安邦定國的遠大志向”總領全文,抒發了作者的遠大抱負,拂去了離別的傷感。後面兩句話中的“人的一生有多久?剛聚在一起,突然間又要分別,像這樣相距遙遠,更何況像這樣的知己朋友極難遇上”這一句表現出作者的不捨和哀傷。其中“更何況像這樣的知己朋友極難遇上”更體現出了“海內存知己”的感覺。當時很快就被“亦復何辭”揮去。表現出作者的豁達,讓人讀起來不禁有一種輕快瀟灑的感覺。 第二段再現了桂林瑰麗的自然風光,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在歌詠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表現了送人的真摯情誼。“與我分手。忘記我還是可以的,怎麼能忘掉這美好的山水啊!”這不僅希望好友能記住這美麗的風景,還希望能永遠記住他們的友誼。表現出作者感情細膩,非常珍惜這份友誼,“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比較能反映出作者的心境。

任華

唐光州東安人。玄宗時,歷任祕書省校書郎、監察御史,又曾入桂州幕。性耿介狷直,傲岸不羈。曾爲書歷抵公卿,多自負不平語。仕途坎,常自稱“野人”、“逸人”。曾至長安訪李白,未遇,遂作長詩以寄。代宗初,又以長詩寄蜀中之杜甫。又與高適善。大曆間,懷素以草書名動京師,華爲作《懷素上人草書歌》。 ► 4篇诗文

任華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