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 · 紅繡鞋 · 郊行
【一】茅店小斜挑草稕,竹籬疏半掩柴門,一犬汪汪吠行人。題詩桃葉渡,問酒杏花村,醉歸來驢背穩。
【二】穿雲響一乘山,見風消數盞村醪,十里鬆聲畫難描。楓林霜葉舞,蕎麥雪花飄,又一年秋事了。
【三】雪意商量酒價,風光投奔詩家,準備騎驢探梅花。幾聲沙嘴雁,數點樹頭鴉,說江山憔悴煞。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釋
草稕:舊時酒家的標誌。用草或布綴於竿頭,懸在店門前,招引遊客。俗稱“望子”。
題詩桃葉渡:《古樂府注》:“王獻之愛妾名桃葉,嘗渡此。獻之作歌送之曰:‘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正迎接汝。’”
問酒杏花村:杜牧《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音遙指杏花村。”後因以“杏花村”指酒家。
“醉歸來”句:這裏暗用孟浩然、李賀等人騎驢尋詩的故事。
穿雲響:山轎別名。因其穿行飛快,故稱。
一乘:一車四馬,此指一副。
村醪:鄉民自制的村酒,俗名“見風消”。
蕎麥:北方一種粗糧作物,春秋兩種。開白花,秋天開花較晚。
秋事:秋收。
了:完結,定局。
“雪意”句:言有了下雪的象徵,估計酒價要提高一些。商量,估計。
“準備”句:這裏用孟浩然騎驢踏雪、尋梅詠詩的故事。
沙嘴:沙洲突出水中的地方。
投奔:投向。
沙嘴:沙洲突出水中的地方。
數點:寥寥無幾。出自隋煬帝的斷句:“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
江山憔翠殺:言江山寂寞、荒涼到了極點。憔悴,這裏作寂寞、荒涼講。
序
《紅繡鞋·郊行》是元代周德清創作的散曲。該作講述一年四季,閒暇之時,騎一頭小毛驢,到郊外去踏青尋梅,茅店沽酒,驢背題詩,確實是非常愜意的事。
賞析
第一首沒有說時間,但曲中提到桃葉渡、杏花村,應該是春季。“茅店小斜挑草稕”,“草稕”是什麼東西?從前酒店都有標誌,一般是高挑的酒旗,是一塊高懸的白布或青布,上面可以寫字,也可以不寫字,又稱爲“青旗”“酒幌”“杏簾”等,如杜牧《江南春絕句》“水村山郭酒旗風”;辛棄疾《鷓鴣天》“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紅樓夢》中元春省親時黛玉幫寶玉題“杏簾在望”(即後來李紈居住的“稻香村”)詩“杏簾招客飲,再望有山莊”。這種酒招,有時候還會用一些其他東西替代,比如掛一把笤帚。《水滸傳》第四回:“遠遠地杏花深處,市梢盡頭,一家挑出個草帚兒來。智深走到那裏看時,卻是個傍村小酒店。”也有用草或禾杆捆成一定形狀,就是“草稕兒”。元無名氏《盆兒鬼》雜劇第一折:“定下些新鮮的案酒菜兒,挑出這草稕兒去,看甚的人來。” “題詩桃葉渡,問酒杏花村,醉歸來驢背穩”,古人寫閒暇之行,往往用“騎驢”。騎着一頭小毛驢,慢慢行來,別有一番趣味。如果換成高頭大馬,就不好了。古人說“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背上”(唐鄭綮語,一說孟浩然語。見孫光憲《北夢瑣言》)。詩人李賀每天騎一匹蹇驢,帶一個小奚奴出遊,去尋覓詩思,每得佳句,就寫下來放入一個古錦囊中,晚上回去整理。宋陸游晚年居山陰,也常常騎毛驢到處遊玩,他在詩中說自己“驢肩每帶藥囊行”(《山村經行因施藥》)。騎驢出去的另一件事就是沽酒,張可久〔中呂·朝天子〕就有“蹇驢、和酒壺,風雪梅花路”語。 第二首寫秋日郊行。“山”,即“山轎”,滑竿一類的擡人工具。“穿雲響”,大概是形容擡“山”的人吆喝的號子。村醪,即鄉村酒店自釀的酒。十里鬆聲,楓林葉舞,蕎麥飄香,好一幅大好秋光。 第三首寫冬日郊行。“雪意商量酒價”,是說雪天沽酒不易,酒價可能會上漲了。“風光投奔詩家”,構思極巧。不說詩家因風光好而有了詩興詩思,而是說風光自己跑到詩人家去請求描寫。在古人眼中,騎着毛驢,踏雪尋梅,是極爲風雅的韻事。據說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就常常騎着毛驢,踏着白雪,去尋找梅花。但是冬天畢竟是寒冷的,是光禿禿、白茫茫的,所能聽到看到的,也不過是“幾聲沙嘴雁,數點樹頭鴉”而已。結句也極有奇思,用擬人的手法,把冬天的蕭瑟,比喻爲江山的憔悴,很有新意。
周德清的其他作品
- 《 中呂 · 陽春曲 · 別情 》 —— [ 元 ] 周德清
- 《 中呂 · 喜春來 · 春晚 》 —— [ 元 ] 周德清
- 《 [双调]蟾宫曲·送客之武昌 》 —— [ 元 ] 周德清
- 《 塞鴻秋 · 正宮 · 潯陽即景 》 —— [ 元 ] 周德清
- 《 雙調 · 蟾宮曲 · 別友 》 —— [ 元 ] 周德清
- 《 喜春來 》 —— [ 元 ] 周德清
- 《 雙調 · 蟾宮曲 · 別友 》 —— [ 元 ] 周德清
- 《 中呂 · 朝天子 · 秋夜客懷 》 —— [ 元 ] 周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