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屬縣道中作
春令夙所奉,駕言遵此行。
途中却郡掾,林下招村氓。
至邑無紛劇,來人但歡迎。
豈伊念邦政,爾實在時清。
短才濫符竹,弱歲起柴荆。
再入江村道,永懷山藪情。
矧逢陽節獻,默聽時禽鳴。
迹與素心別,感從幽思盈。
流芳日不待,夙志蹇無成。
知命且何欲,所圖唯退耕。
華簪極身泰,衰鬢慙木榮。
苟得不可遂,吾其謝世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巡屬:巡迴視察所管轄的地區。
- 夙(sù):早。
- 駕言:乘車出行。言,助詞,無實義。
- 郡掾(yuàn):郡府的屬吏。
- 氓(méng):百姓。
- 紛劇:繁忙雜亂。
- 豈伊:豈是。
- 邦政:國家政事。
- 爾實:實際是。
- 時清:時代清平。
- 符竹:古代朝廷授予郡守的符節和竹使符。後以「符竹」指郡守職權。
- 柴荊:用柴荊做的簡陋門戶,指貧賤之家。
- 藪(sǒu):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澤。
- 矧(shěn):況且,何況。
- 陽節獻:指陽氣上升的時節,或指節日。
- 素心:本心,心地純潔。
- 幽思:深思,幽遠的思念。
- 流芳:流傳美名。
- 夙志:平素的志願。
- 蹇(jiǎn):困難,不順利。
- 知命:指懂得天命。
- 退耕:退歸田園。
- 華簪:華貴的冠簪。指顯貴的官職。
- 慙(cán):同「慚」,羞愧。
翻譯
我一直奉行春天的政令,乘車遵循此令出行。 途中辭退郡府的屬吏,在山林下招呼鄉村百姓。 到了縣城沒有繁忙雜亂之事,來的人只是表示歡迎。 豈是我一心想着國家政事,實際是時代清平。 我才能短淺卻濫竽充數擔任郡守,年少時出身貧賤。 再次走入江村的道路,永遠懷念山間水澤的情致。 何況正逢陽氣上升的時節,默默傾聽不時傳來的鳥鳴聲。 我的行跡與本心有所差別,心中的感慨從幽遠的思緒中滿溢出來。 流傳美名的日子不能等待,平素的志願困難重重難以實現。 知道天命後又還能有何欲求,所期望的唯有退歸田園。 華貴的官職能讓人自身安適,但衰老的雙鬢慚愧不如樹木茂盛。 如果想要的不能順遂得到,我將辭別世事像嬰孩般無所牽掛。
賞析
這首詩是張九齡在巡迴視察所管轄地區時所作。詩中表達了他對政務的看法和自己的心境。
開頭表明自己奉行春令出行視察,體現了他對職責的認真態度。接着描述了縣城的情況,強調了時代清平的景象。然後詩人談到自己才能不足卻擔任官職,以及對山澤情致的懷念,表現出他的謙遜和對自然的嚮往。詩中「豈伊念邦政,爾實在時清」一句,反映出詩人對當時社會狀況的一種積極評價。
「再入江村道,永懷山藪情」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對閒適生活的嚮往。「跡與素心別,感從幽思盈」則透露出詩人內心的矛盾和感慨,他的行爲和內心的真實想法有所差異,這種思考使他的情感更加深沉。
最後,詩人表達了對天命的認知和對退歸田園的期望,同時也流露出對未能實現平素志願的無奈和對官場的一絲厭倦。整首詩語言樸實,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張九齡複雜的內心世界和對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