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夢尋 · 卷四 · 西湖南路 · 淨慈寺
淨慈寺,周顯德元年錢王ㄈ建,號慧日永明院,迎衢州道潛禪師居之。潛嘗欲向王求金鑄十八阿羅漢,未白也。王忽夜夢十八巨人隨行。翌日,道潛以請,王異而許之,始作羅漢堂。宋建隆初,禪師延壽以佛祖大意,經綸正宗,撰《宗鏡錄》一百卷,遂作宗鏡堂。熙寧中,郡守陳襄延僧宗本居之。歲旱,湖水盡涸。寺西隅甘泉出,有金色鰻魚遊焉,因鑿井,寺僧千餘人飲之不竭,名曰圓照井。南渡時,毀而復建,僧道容鳩工五歲始成。塑五百阿羅漢,以田字殿貯之。紹興九年,改賜淨慈報恩光化寺額。復毀。孝宗時,一僧募緣修殿,日饜酒肉而返,寺僧問其所募錢幾何,曰:“盡飽腹中矣。”募化三年,簿上佈施金錢,一一開載明白。一日,大喊街頭曰:“吾造殿矣。”復置酒餚,大醉市中,揠喉大嘔,撒地皆成黃金,衆緣自是畢集,而寺遂落成。僧名濟顛。識者曰:“是即永明後身也。”嘉泰間,復毀,再建於嘉定三年。寺故閎大,甲於湖山。翰林程?必記之,有“溼紅映地,飛翠侵霄,檐轉鸞翎,階排雁齒。星垂珠網,寶殿洞乎琉璃;日耀璇題,金椽聳乎玳瑁”之語。時宰官建議,以京輔佛寺推次甲乙,尊表五山,爲諸剎綱領,而淨慈與焉。先是,寺僧艱汲,擔水湖濱。紹定四年,僧法薰以錫杖扣殿前地,出泉二派,{秋金}爲雙井,水得無缺。淳?十年,建千佛閣,理宗書“華嚴法界正偏知閣”八字賜之。元季,湖寺盡毀,而茲寺獨存。明洪武間毀,僧法淨重建。正統間復毀,僧宗妙復建。萬曆二十年,司禮監孫隆重修,鑄鐵鼎,葺鐘樓,構井亭,架掉楔。永樂間,建文帝隱遁於此,寺中有其遺像,狀貌魁偉,迥異常人。
袁宏道《蓮花洞小記》:
蓮花洞之前爲居然亭。亭軒豁可望,每一登覽,則湖光獻碧,鬚眉形影,如落鏡中。六橋楊柳一絡,牽風引浪,蕭疏可愛。晴雨煙月,風景互異,淨慈之絕勝處也。洞石玲瓏若生,巧逾雕鏤。餘常謂吳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膚,中空四達,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園享,皆搜得者。又紫陽宮石,爲孫內使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將,挽錢塘江水,將塵泥洗盡,出其奇奧,當何如哉!
王思任《淨慈寺》詩:
淨寺何年出,西湖長翠微。佛雄香較細,雲飽綠交肥。
巖竹支僧閣,泉花蹴客衣。酒家蓮葉上,鷗鷺往來飛。
拼音
所属合集

張岱
張岱,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爲富貴公子,精於茶藝鑑賞,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張岱爲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其最擅長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等絕代文學名著。
► 227篇诗文
張岱的其他作品
- 《 陶庵夢憶 · 卷五 · 柳敬亭說書 》 —— [ 明 ] 張岱
- 《 西湖夢尋 · 卷五 · 西湖外景 · 芙蓉石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三 · 南鎮祈夢 》 —— [ 明 ] 張岱
- 《 西湖夢尋 · 序 》 —— [ 明 ] 張岱
- 《 西湖夢尋 · 卷五 · 西湖外景 · 雲居庵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七 · 松花石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七 · 及時雨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三 · 棲霞 》 —— [ 明 ] 張岱
相关推荐
- 《 西湖夢尋 · 卷三 · 西湖中路 ·十錦塘 》 —— [ 明 ] 張岱
- 《 西湖夢尋 · 卷一 · 西湖北路 · 智果寺 》 —— [ 明 ] 張岱
- 《 西湖夢尋 · 卷五 · 西湖外景 · 三茅觀 》 —— [ 明 ] 張岱
- 《 西湖夢尋 · 卷三 · 西湖中路 · 葛嶺 》 —— [ 明 ] 張岱
- 《 西湖夢尋 · 卷三 · 西湖中路 · 六一泉 》 —— [ 明 ] 張岱
- 《 西湖夢尋 · 卷一 · 西湖北路 · 六賢祠 》 —— [ 明 ] 張岱
- 《 西湖夢尋 · 卷三 · 西湖中路 · 蘇公堤 》 —— [ 明 ] 張岱
- 《 西湖夢尋 · 卷五 · 西湖外景 · 雲居庵 》 —— [ 明 ] 張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