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奴兒 · 夜來酒醒清無夢

· 秦觀
夜來酒醒清無夢,愁倚闌干。露滴輕寒。雨打芙蓉淚不幹。 佳人別後音塵悄,瘦盡難拚。明月無端。已過紅樓十二間。
拼音

譯文

在夜裏酒醒了無夢境,周圍一片清靜,起來因憂愁而倚靠欄杆。夜深天寒,晶瑩的露珠不斷滴落,冰冷的秋雨落到荷塘的芙蓉花上,就像清淚未曾幹過。 想起與佳人一別之後,彼此音信全無,雖然身體不斷地消瘦下去,但還是難以放棄思念。夜已更深,高懸的明月不知不覺地已經移過紅樓十二間了。

注釋

醜奴兒:詞牌名。汲古閣《宋六十家詞》本《淮海詞》調名作《採桑子》,注云:“元刻醜奴兒。” 闌干:即欄杆。用竹、木、磚石或金屬等構制而成,設於亭臺樓閣或路邊、水邊等處作遮攔用。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芙蓉:荷花的別名。《楚辭·離騷》:“制芰荷以爲衣兮,集芙蓉以爲裳。” 音塵:音信,消息。漢蔡琰《胡笳十八拍》之十:“故鄉隔兮音塵絕,哭無聲兮氣將咽。” “瘦盡”句:意思是雖因相思竟致瘦損,但相思的癡情卻沒有捨棄。難拚(pàn):猶難捨。 無端:引申指無因由,無緣無故。《楚辭·九辯》:“蹇充倔而無端兮,泊莽莽而無垠。”王逸注:“媒理斷絕,無因緣也。”

《醜奴兒·夜來酒醒清無夢》是宋代文學家秦觀(一說黃庭堅)的詞作。此詞詠離別相思之情,抒發的是多情才子月夜相思的別情愁緒。全詞語言凝練,含義豐贍,詞情婉轉,結構嚴謹卻又充滿靈動之氣,顯示出詞人高超而嫺熟的駕馭語言的能力。

賞析

這首詞抒發的是多情才子月夜相思的別情愁緒。起首二句點出時間是在深夜,隱含的背景是在酒醉之後,交代的事情是“清無夢”和“愁倚闌干”。用“清”字描寫夜深人靜酒醒之後神志的極端清晰和周圍環境的極端寧靜,見出詞人當時索寞無聊的意緒。“無夢”二字,十分準確地描繪出酒醒之後神經依舊麻木思緒卻驟然清醒之後,腦海裏出現短暫的思維空白時的惶恐、無聊和失落。 接下來兩句寫倚闌干時所見。“雨打”一句,化用唐代白居易《長恨歌》詩意:“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而抒情色彩更濃。這兩句寫景,實際上飽含着作者的主觀色彩。 過片交代愁因:與佳人一別之後,彼此音訊全無,而一片癡情,卻日甚一日,縱然是“爲伊消得人憔悴”,瘦損不堪,也毫無衰竭之勢。“瘦盡難拚”,可見出其愁情的深摯。 最後兩句,又轉回寫愁倚闌干所見。陷入沉思之中的詞人,絲毫沒有感覺到時間的推移,不知不覺地,夜已更深了,明月已經移過紅樓十二間了。透過其“愁倚”時間之久,精神之集中,折射出其相思之深摯。“無端”二字,露出怨意,看似怨月,實則是詞人內心無緒、愁怨難排時的癡語。
秦觀

秦觀

秦觀,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宋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國史院編修官。新黨執政時被排擠,北宋紹聖初年,秦觀被貶爲杭州通判,再貶監處州(浙江麗水)酒稅,又遠徙郴州(湖南郴縣),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還,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秦觀詞多寫男女愛情和身世感傷,風格輕婉秀麗,受歐陽修、柳永影響,是婉約詞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評爲“文麗而思深”;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遊春,終傷婉弱。”秦觀亦有詩才,但被自己的詞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時代的詩人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的表現更突出,以至於“詩名殊不藉藉”。秦觀與張耒、晁補之、黃庭堅幷稱“蘇門四學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