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城

頹垣破屋古城邊,客傳蕭寒爨不煙。 明府牙緋危受杖,欒城風物一悽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欒城:地名,在今河北。
  • ****頹垣(tuí yuán):倒塌的矮牆。這裏指破敗的城牆。
  • ****客傳(zhuàn):供過往行人住宿的驛站。
  • 蕭寒:蕭條冷落。寒:冷,冷清。
  • 爨(cuàn)不煙:爨,燒火做飯;不煙,沒有煙,指沒有生火做飯。說明驛站十分冷落破敗。
  • 明府:漢魏以來對郡守牧令的尊稱,這裏借指當地官員。
  • 牙緋:唐制五品以上官員穿緋服,有象牙笏。借指有一定品級的官員。這裏指當地官員。
  • 危受杖:快要受杖責。危,幾乎,快要。受杖,古代的一種刑罰。

翻譯

古老城牆邊盡是倒塌的房屋、破敗的矮牆,那供行人歇腳的驛站一片蕭條冷落,連燒火做飯的炊煙都沒有。身着一定品級服飾的當地官員幾乎要遭受杖責,欒城的這一方風景風物也都透着一股淒涼哀傷之感 。

賞析

這首詩描繪出欒城古城衰敗凋零的景象,首二句 「頹垣破屋古城邊,客傳蕭寒爨不煙」 渲染出一種破敗冷清的氛圍。通過描寫倒塌的城牆、破落的房屋以及毫無炊煙的冷落驛站,簡潔而有力地勾畫出一幅衰敗荒蕪的畫面,道出此地的蕭條與冷落。後兩句 「明府牙緋危受杖,欒城風物一悽然」 則由景及人,從眼前衰敗的景象聯想到當地官員的處境,「危受杖」 暗示了這裏吏治的艱難或是局勢的混亂 。最後 「欒城風物一悽然」 將人的主觀情感與眼前的客觀景物融合,使得整個欒城的山光水色都蒙上了一層悲哀的色彩。整首詩語帶沉痛,借景抒情,蘊含着詩人對民生疾苦以及世事艱難的深切感慨。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諡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 20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