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燕二首 其一

上國社方見,此鄉秋不歸。 爲矜皇后舞,猶著羽人衣。 拂水斜紋亂,銜花片影微。 盧家文杏好,試近莫愁飛。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國:在古代詩文中多用以指京都或朝廷,也可指中原文明發達地區。這裏指北方。
  • **: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社與秋社。
  • ****矜(jīn)**:自誇,炫耀。
  • **皇后舞:相傳春秋時,越國進獻給吳王西施舞衣,西施身着此衣起舞,姿態曼妙。這裏以「皇后舞」借指美麗高雅的舞姿。
  • **羽人衣:仙人的衣服,這裏形容越燕羽毛輕盈美麗,如同仙人之衣。
  • **盧家文杏:蕭衍《河中之水歌》有「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十五嫁爲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爲梁,中有鬱金蘇合香」之句。 「盧家文杏」指代莫愁居住的華麗房屋,文杏是一種杏樹,因其木材有紋理,所以稱文杏,這裏用來形容房屋的精美。)
  • **莫愁:古代洛陽女子,後成爲詩歌中常用的美女代稱 。

翻譯

在北方剛剛在社日時見到你們這些越燕,可到了這南方的秋天你們卻不再歸返。你們似乎在炫耀如同皇后般美妙的舞姿,始終穿着那如仙人般輕盈美麗的衣衫。你們掠過水麪,讓水中的斜紋紛亂,銜着花朵飛行,身影在花叢中顯得微小。盧家那用文杏建成的華美的房屋就在那裏,你們不妨試着飛到莫愁所住之處吧 。

賞析

這首詩以越燕爲描寫對象,筆觸細膩。開篇通過南北地域與時間的對比,「上國社方見,此鄉秋不歸」,點明越燕遠離北方故土,在南方秋來仍不歸,給人一種漂泊之感 。接着「爲矜皇后舞,猶著羽人衣」,將越燕擬人化,彷彿它們在得意地展示自己美妙的姿態與美麗的羽衣,用詞精巧,形象生動。「拂水斜紋亂,銜花片影微」兩句,細膩地刻畫了越燕的動態,一個靈動活潑的畫面躍然紙上,讓讀者感覺到越燕的輕盈與活潑。最後「盧家文杏好,試近莫愁飛」引用典故,將越燕與莫愁聯繫起來,給這首詩增添了一絲浪漫與遐想的色彩。整首詩表面寫燕,實則寄託了詩人自己的身世之感,借越燕的漂泊無依,來抒發自己的羈旅之愁以及政治上的不如意,委婉含蓄,意境悠深 。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