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蘇州曉上人院

夏滿律當清,無中景自生。 移松不避遠,取石亦親行。 經案離時少,繩牀著處平。 若將林下比,應只欠泉聲。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夏滿:夏天的節氣含義。這裏指夏季節氣使然。
  • 律當清:律,指時節的規律。當,正當。清,清爽。意思是按照時節規律正當清爽的時候。
  • 無中景自生:在看似平常之處(無中)景色自然生成,「無中」理解爲平常的環境。
  • 繩牀:一種類似現在躺椅之類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 ,也叫胡牀 。
  • 着處平:放置的地方很平穩。着,放置; 處,地方。
  • 林下:山林之下,代指清幽的山林環境。

翻譯

夏天正當清爽宜人的時節,在這平常之地景色自然呈現。移栽松樹不怕路途遙遠,挑選石頭也親自前往。放置經文的几案很少會離開身旁,輕便的繩牀放置得平穩妥當。要是拿這裏與清幽的山林作比較呀,大概只是缺少那潺潺的泉聲了。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蘇州曉上人院的細緻描繪,展現出寺院環境的清幽寧靜以及曉上人的高雅生活情趣。開篇 「夏滿律當清,無中景自生」 便點明時節,詩人筆觸平淡卻巧妙勾勒出一種自在的氛圍。「移鬆不避遠,取石亦親行」 生動體現曉上人爲營造理想環境不辭辛勞,突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經案離時少,繩牀着處平」 刻畫曉上人的日常修行生活,經案不離暗示其對佛法的專注,繩牀平整則體現一種生活的安穩。結尾 「若將林下比,應只欠泉聲」 將寺院與山林對照,只嘆欠泉聲,營造出一種空靈又略帶遺憾的意境,在清幽靜謐中給人無盡遐想,全詩用語質樸卻韻味深遠,情感含蓄而真摯 。

朱慶餘

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字慶餘,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唐代詩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祕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爲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爲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