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漾舟:划船。
- 水便:水路之便。
- 石 潭(tán):石砌的水池。
- 纖徐:形容曲折緩慢。
- 嶼(yǔ):小島。
- 回也一瓢飲:引用《論語·雍也》中孔子稱讚顏回安貧樂道的話:「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這裏以顏回自比或比辛諤。
- 晏如:安然自樂的樣子 。
翻譯
划船順着便利的水路前行,去探訪老朋友的居所。在落日餘暉映照的清澈河川裏,誰說會僅僅羨慕水中的魚兒自由自在。石砌的水池清澈見底,沿着曲折綿延的沙岸慢慢行進。在長滿竹子的小島上看到有人在垂釣,在書房裏看到有人在靜心地讀書。不知不覺間忘記了這傍晚的時光,興致正濃時正趕上清涼的初秋時節。就如同顏回,即便只有一瓢水的清苦生活,卻賢能安適,總是安然自樂。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駕舟尋訪友人途中及見到友人後的種種景象。開篇點明因舟行之便而去訪故人,語言質樸自然,引出下面的行程。「落日清川裏,誰言獨羨魚」,借景抒情,在美麗的自然景色中,寄託了自己對悠然生活場景的享受,並不只單單羨慕魚兒的自由無拘,暗示着自己當下的心境就很自由愜意。中間部分對行程中的景色描寫細膩生動,石潭清澈、沙岸紆徐、竹嶼垂釣、齋齋讀書,這些場景共同構築出一幅寧靜清幽的畫面,既展現了自然風光之美,又體現了友人居住環境的雅緻閒適,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對這樣生活氛圍的喜愛。「言忘忘景夕,興屬涼初」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在這個過程中沉浸其中,渾然忘我,興致被初秋的清涼進一步激發。最後以顏回自比或比友人,昇華了主題,體現出無論生活貧困與否,都應保持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懷,彰顯了詩人超脫的心境和對精神追求的重視。整首詩風格清新自然,意境深遠,情景交融,以訪友的經歷爲線索,巧妙地表達了詩人諸多情感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