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答崔宣城
太華三芙蓉,明星玉女峰。
尋仙下西嶽,陶令忽相逢。
問我將何事,湍波歷幾重。
貂裘非季子,鶴氅似王恭。
謬忝燕臺召,而陪郭隗蹤。
水流知入海,雲去或從龍。
樹繞蘆洲月,山鳴鵲鎮鐘。
還期如可訪,台嶺蔭長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太華:即西嶽華山。
- 湍波:急流的水。
- 貂裘:用貂皮做的衣服。
- 季子:即季劄,春鞦時吳王壽夢少子。
- 鶴氅(chǎng):指鳥羽制成的外套。
- 王恭:東晉大臣。
- 謬忝(tiǎn):謙辤,指自己不配、慙愧的意思。
- 燕台召:指郭隗以招賢納士而聞名之事。
- 郭隗(wěi):戰國時燕國大臣。
繙譯
華山有三朵芙蓉般的山峰,還有那明星玉女峰。尋仙去到西嶽,忽然與陶淵明相逢。他問我因何事而來,經歷了幾重急流之水。我不像季劄那樣身穿貂裘,卻像王恭穿著鶴氅。慙愧受到如燕昭王招賢般的待遇,而追隨著郭隗的足跡。水知道要流入大海,雲離去或許是跟從著龍。樹木環繞著蘆洲上的月亮,山上傳來鵲鎮的鍾聲。還期望如果可以再訪,台嶺上有高大的青松成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崔宣城在江上交流的情景以及自己的感慨。詩中以華山的壯麗景色開篇,營造出一種宏大的氛圍。通過與“陶令”以及古代賢人的聯想對比,表現出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提到“謬忝燕台召,而陪郭隗蹤”,既有自謙之意,也表達了對能得到賞識的感恩。最後幾句通過對自然景象和期望的描述,讓整首詩在一種悠遠的意境中結束。語言優美,意境深邃,展現了李白獨特的詩意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