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諷九首 其二

童麋來觸犀,德力不相及。 伊無愜心事,祗有碎首泣。 況將鵬蝨校,數又百與十。 攻如餓鴟呌,勢若脫兔急。 斯爲朽關鍵,怒犖抉以入。 年來橫干戈,未見拔城邑。 得非佐饔者,齒齒待啜汁。 羈維豪傑輩,四駭方少縶。 此皆乘時利,縱舍在呼吸。 吾欲斧其吭,無雷動幽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童麋:童,幼小。麋,麋鹿。
  • :犀牛。
  • 鵬蝨:大鵬和蝨子。
  • 餓鴟(chī):餓鷹。
  • 怒犖(luò):硬而不平。
  • 佐饔(yōng):協助烹飪。
  • 羈維:羈絆,束縛。
  • (háng):喉嚨。

翻譯

幼小的麋鹿前來觸碰犀牛,道德和力量無法相比。它沒有順心的事,只有撞碎腦袋哭泣。何況拿大鵬和蝨子比較,數量又是成百和十個。攻擊如同餓鷹鳴叫,態勢好似脫兔那樣急切。這如同腐朽的關鍵,帶着硬而不平的力量闖入。這些年到處挑起戰爭,沒見到攻克城池。莫非是那些輔助做飯的人,一個個等着分取汁水。束縛住那些豪傑之輩,四方纔稍稍被控制。這些都是趁着時機獲取利益,取捨全在呼吸之間。我想砍斷它的喉嚨,不要讓雷聲驚動那深藏的蟄伏之物。

賞析

這首詩通過一系列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寫,如拿童麋與犀相比、大鵬與蝨子對比等,展現了不同力量和地位之間的巨大差距。詩人對當時社會上那些挑起戰亂卻無實際成果、只圖利益的行爲進行了批判和諷刺。詩中「得非佐饔者」等句揭示了一些人追逐功利的醜態,最後表達了自己對這種亂象的不滿,希望能制止這些行爲。整首詩語言犀利,銳氣逼人,抒發了詩人對時政弊端的憤懣之情和力圖革新的政治主張。

陸龜蒙

陸龜蒙

陸龜蒙,唐代農學家、文學家,字魯望,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裏先生,長洲(今蘇州)人。曾任湖州、蘇州刺史幕僚,後隱居松江甫裏(今甪直鎮),編著有《甫裏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澤叢書》中,現實針對性強,議論也頗精切,如《野廟碑》、《記稻鼠》等。陸龜蒙與皮日休交友,世稱“皮陸”,詩以寫景詠物爲多。 ► 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