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臺 · 除夜
頻聽銀籤,重然絳蠟,年華袞袞驚心。餞舊迎新,能消幾刻光陰?老來可慣通宵飲?待不眠、還怕寒侵。掩清尊、多謝梅花,伴我微吟。
鄰娃已試春妝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橫金,勾引東風,也知芳思難禁。朱顏那有年年好,逞豔遊、贏取如今。恣登臨、殘雪樓臺,遲日園林。
拼音
譯文
我頻頻地傾聽更漏之聲,又重新點起紅燭,滿屋光明。年華滾滾宛如流水,令我黯然心驚。餞別舊歲,迎接新春,還能用得着幾刻光陰,新的一年翩翩來臨。年老體衰,怎麼能習慣通宵暢飲?想要守夜不睡,又怕寒氣襲人衣襟。我輕輕地放下酒樽,感謝那初開的梅花,陪伴着我獨自低吟。
鄰家的姑娘已試着穿上春衣,美麗的鬢髮上首飾簇新。蜂腰形的翡翠晶瑩潤澤,燕股形的寶釵嵌有黃金。溫和的春風引起人們的春情,也令人芳情難禁。朱顏哪能年年都好,應該盡情地遊樂,趁着現在的大好光陰,恣意地去眺望登臨,觀賞那殘雪未消的玉色樓臺,遊覽那斜陽輝映的美麗園林。
注釋
高陽臺:詞牌名,取戰國楚宋玉賦神女事以爲名。又名“慶春澤慢”“慶春宮”。雙調一百字,平韻。除夜:除夕之夜。
銀籤:指的是古時一種計時的器具,即更漏中的標籤。
絳蠟:指紅蠟燭。
袞袞:連續不斷地流動,引申爲急速流逝。此指時光匆匆。
餞舊迎新:辭舊迎新。餞,送別,送行。
清尊:酒器。亦借指清酒。尊,同“樽”。
微吟:小聲吟詠。
蜂腰:與下句“燕股”都爲“鄰娃”的節日裝飾,剪裁爲蜂爲燕以飾鬢。翠:翠鈿、即翡翠做的花,是婦女的裝飾物。
芳思:猶言春情。
朱顏:紅潤美好的容顏。
恣(zì):隨意,無拘束。登臨:登山臨水。也指遊覽。
遲日:春日。《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後以“遲日”指春日。
序
這首詞抒發作者除夕守歲時對年光飛逝的感慨,鼓勵青年珍惜時光及時行樂。上片寫除夕守歲時的感受。“頻聽”五句以頻聽更漏水聲滴瀝,重燃紅燭,蠟淚流淌,形象地顯現出時光之流逝,而引起詞人對年華匆匆而過的“驚心”感受。“老來”三句則寫人到老年,已不習慣像年輕人那樣通宵暢飲,故掩閉了酒杯,想要守歲不眠吧,又怕夜寒侵身。“多謝”二句辭意頓轉,翻出“梅花伴我”的柳暗花明之境,望着寒梅冰蕊吐豔,我對寒梅微吟新詩抒懷,堪稱除夕寒夜有知音了。
下片寫姑娘試妝和鼓勵她們及時行樂的心情。“鄰娃”五句寫鄰家嬌娃試穿新春紅妝,綵勝飾頭,簇翠橫金的美態,點出年輕人青春愛美,芳思熱烈。“朱顏”五句直抒胸臆,表達了人的青春朱顏時光短暫,盡興地逞豔縱賞,登臨樓臺,觀賞園林,贏取眼前的良辰美景。姑娘們花枝招展,年輕人的遊冶情趣,是老人所羨慕的,詞人鼓勵他們“逞”、“恣”。不因自己不能而哀怨。全詞娓娓道來,如敘家常,有人評其“語淺情深”,可稱確評。
賞析
《高陽臺》一調,音節整齊諧悅。此詞開頭“頻聽銀籤,重燃絳蠟”就是四字對句的定式。古代計時的器具,每過一刻時光,則有銀籤鏗然自落。“頻聽銀籤”,一“頻”字,可見守歲已久,聽那銀籤自落聲已經多次,說明夜已深矣。“重燃絳蠟”一句,說那除夜燈火通明,紅燭燒殘,一枝趕緊接着點上,使除夕夜的吉慶歡樂氣氛,形象地勾勒了出來。一個“重”字,將時光的流逝,作者心中的慨嘆,精當地表現了出來,讓人感到歲月流逝的不停息。韶華易逝,人又何堪?
“袞袞”二字,繼以“驚心”,筆力警勁動人,與晏殊的詞句“可奈年光似水聲,迢迢去不停!”(《破陣子·湖上西風斜日》)有異曲同工之妙。通宵守歲已覺勉強,是睡,是坐,是飲,是止,詞人心存猶豫。幾番無奈,詞人最後的主意是:灑是罷了,睡卻不可,決心與梅花作伴,共作吟哦度歲的清苦詩侶。本是詞人有意,去伴梅花,偏說梅花多情,來相伴我。如此可見用語精妙,而守歲者孤獨寂寞之情,總在言外。
下片筆勢一宕,忽然轉向鄰娃寫去。鄰家少女,當此節日良宵,不但徹夜不眠,而且爲迎新歲,已然換上了新裝,爲明日春遊作好準備。看她們不但衣裳濟楚,而且,裝扮首飾,一派新鮮華麗氣象。寫除夕守歲迎新,先寫女兒妝扮,正如辛棄疾寫立春先寫“看美人頭上,嫋嫋春旛”(《漢宮春·立春日》),是同一機杼。
寫除夜至此,已入勝境,不料詞筆跌宕,又推開一層,作者想象東風也被少女新妝之美而勾起滿懷興致,故而釀花蘊柳,暗地安排豔陽光景了。“勾引”二句爲奇思妙想,意趣無窮。這樣,詞人這才歸結一篇主旨。他以自己的經驗感慨,現身說法,似乎是同意鄰娃,又似乎是喃喃自語,說:青春美景豈能長駐,亟須趁此良辰,“把握現在”,從此“明日”新年起,即去盡情遊賞春光,從殘雪未消的樓臺院落一直游到春日遲遲的園林勝境!
通覽全詞,上片幾令人擔心只是傷感衰颯之常品,而一入下片,則以鄰娃爲引,物境心懷,歸於重拾青春,一片生機活力,才知寄希望於前程,理情腸於共勉,傳爲名篇,自非無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