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名句
注釋
《兵要》是諸葛亮從軍事實踐中,總結出的“以法治軍”所必須遵循的要領,共十則。這十則《兵要》,從軍事紀律、良將品德、用人選賢、將領作風、捕捉戰機、打擊歪風、杜絕朋黨、戰術教練、駐防移防、軍規軍容等方面進行了論述,是研究諸葛亮軍事思想的重要資料。
本則見於《太平御覽》卷二百七十三。意思是,人有忠誠的品德,就好比魚兒有了水。魚離開水就會死,人失去忠誠的品德就很危險。所以好的將領都注意保守它,使部卒志向得以實現,名聲廣爲傳揚。基於此,諸葛亮認爲對士兵要“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淵:深水,潭。
翻譯
一個人的忠誠,就好像魚有深潭。魚失去了水就會死亡,人失去了忠誠就會有兇險。所以優秀的將領堅守忠誠,就能立下志向並傳揚美名。
賞析
這段文字雖短小,但闡述了忠誠的重要性。以魚與淵的關係作比,生動形象地表明忠誠對於人的關鍵意義。強調了人若不忠將會面臨不利後果,而良將堅守忠誠便能成就志向和名譽。文字簡潔有力,富有哲理。

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在世時被封爲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爲武興王。諸葛亮爲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等,並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234年在陝西省岐山縣五丈原逝世。成都、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 61篇诗文
諸葛亮的其他作品
- 《 將苑 · 卷二 · 南蠻 》 —— [ 三國 ] 諸葛亮
- 《 前出師表 》 —— [ 三國 ] 諸葛亮
- 《 將苑 · 卷二 · 擊勢 》 —— [ 三國 ] 諸葛亮
- 《 將苑 · 卷二 · 整師 》 —— [ 三國 ] 諸葛亮
- 《 將苑 · 卷二 · 擊勢 》 —— [ 三國 ] 諸葛亮
- 《 將苑 · 卷二 · 應機 》 —— [ 三國 ] 諸葛亮
- 《 將苑 · 卷二 · 擊勢 》 —— [ 三國 ] 諸葛亮
- 《 將苑 · 卷一 · 知人性 》 —— [ 三國 ] 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