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二郭诗三首 其二
昔蒙父兄祚,少得离负荷。
因疏遂成懒,寝迹北山阿。
但愿养性命,终己靡有他。
良辰不我期,当年值纷华。
坎凛趣世教,常恐婴网罗。
羲农邈已远,拊膺独咨嗟。
朔戒贵尚容,渔父好扬波。
虽逸亦已难,非余心所嘉。
岂若翔区外,餐琼漱朝霞。
遗物弃鄙累,逍遥游太和。
结友集灵岳,弹琴登清歌。
有能从我者,古人何足多。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祚(zuò):福氣,福澤。這裏指蒙父兄的福廕。
- 負荷:負擔,指生活或世事的壓力。
- 寢跡:隱跡,藏起行蹤。
- 阿(ē):山的彎曲處。
- 靡(mǐ):無,沒有。
- 不我期:「不期我」的倒裝,不等待我。
- 當年:壯年的時候。
- 紛華:指世俗的繁華熱鬧、功名利祿等。
- 坎凜(lǐn):坎坷艱難。
- 趣(qū):趨向,迎合。
- 嬰:觸、纏繞。
- 羲農:伏羲氏和神農氏,代表遠古的太平盛世。
- 拊膺(yīnɡ):捶胸,表達悲痛或悲憤。
- 諮嗟(zī jiē):嘆息。
- 朔戒:疑爲「周伯」之誤(一說),此處含義未完全明確,或指某種人。
- 尚容:注重容貌儀表(一說注重外在形式)。
- 漁父(fǔ):指《楚辭·漁父》中的漁父形象,代表一種隱居自樂、隨波逐流的態度 。
- 餐瓊:食玉,一種超塵脫俗、修身養性的象徵行爲。
- 漱朝霞:飲早晨的霞光,也是超凡脫俗的表述。
- 遺物:捨棄世俗之物。
- 鄙累:塵世的拖累。
- 太和:一種自然、和諧、美好的境界。
- 靈嶽:仙山。
- 多:稱讚,推崇。
翻譯
從前承蒙父兄的福廕庇佑,年輕時得以擺脫生活的沉重負擔。因爲生性疏懶於是變得懶散,在北山山彎處留下隱遁的足跡。只希望保養自己的生命,到死都別再有其他的念頭。可惜美好的時光不等待我,正當壯年時卻趕上這世俗繁華擾攘的時代。艱難地迎合世間的教化,常常擔心會陷入名利的羅網。伏羲和神農那樣的上古聖世已如此遙遠,我只能捶胸獨自嘆息。崇尚注重容貌儀表的人也好,那喜好隨波逐流的漁父也罷,雖然看似安逸卻也難以做到,而且這並非是我內心所欣賞嘉許的。怎比得上在塵世之外自由翱翔,以玉爲食、以朝霞爲飲。拋開世間俗物和瑣碎拖累,在和諧美好的境界中逍遙自在。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仙山相聚,彈琴唱歌悠然自得。若有能追隨我這種生活方式的人,古代的賢士又哪裏值得過多誇讚呢 。
賞析
這首詩是嵇康對友人的迴應。詩中先講自己本想在父兄庇護下過安閒的隱居生活,不想在壯年時遭遇世事紛華,表現出對現實的無奈之感。「坎凜趣世教,常恐嬰網羅」寫出被迫迎合世俗又怕陷入名利陷阱的矛盾與擔憂。對「朔戒」「漁父」這些世俗或看似超脫世俗的態度,嵇康都不認同,鮮明地表達他追求精神自由、超凡脫俗的情懷。「餐瓊漱朝霞」「逍遙遊太和」展現出他嚮往的自由高遠境界,充滿浪漫奇幻色彩。整首詩情感真摯,用詞古樸,在表達自己不隨波逐流、堅守精神追求的同時,也反映出當時社會環境對文人思想與生活選擇的影響,體現了嵇康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與衆不同的人格魅力。

嵇康
嵇康,字叔夜。漢族,譙國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曹魏時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正始末年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爲“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嵇康爲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爲妻,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後因得罪鍾會,爲其誣陷,而被司馬昭處死,年僅三十九歲。
嵇康善文,工於詩,風格清峻。他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有《嵇康集》傳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時代思想,並且給後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啓發。其人格魅力令他在當時亦屬名士,被袁宏稱爲“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蹟與遭遇對於後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着巨大影響。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等多重屬性,後世學者對他的解讀也趨於多元化。
► 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