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 · 襄公 · 襄公二十年
【經】二十年春王正月辛亥,仲孫速會莒人盟於向。夏六月庚申,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於澶淵。秋,公至自會。仲孫速帥師伐邾。蔡殺其大夫公子燮。蔡公子履出奔楚。陳侯之弟黃出奔楚。叔老如齊。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季孫宿如宋。
【傳】二十年春,及莒平。孟莊子會莒人,盟於向,督揚之盟故也。
夏,盟於澶淵,齊成故也。
邾人驟至,以諸侯之事,弗能報也。秋,孟莊子伐邾以報之。
蔡公子燮欲以蔡之晉,蔡人殺之。公子履,其母弟也,故出奔楚。
陳慶虎、慶寅畏公子黃之逼,愬諸楚曰:「與蔡司馬同謀。」楚人以爲討。公子黃出奔楚。
初,蔡文侯欲事晉,曰:「先君與於踐士之盟,晉不可棄,且兄弟也。」畏楚,不能行而卒。楚人使蔡無常,公子燮求從先君以利蔡,不能而死。書曰:「蔡殺其大夫公子燮」,言不與民同欲也;「陳侯之弟黃出奔楚」,言非其罪也。公子黃將出奔,呼於國曰:「慶氏無道,求專陳國,暴蔑其君,而去其親,五年不滅,是無天也。」
齊子初聘於齊,禮也。
冬,季武子如宋,報向戌之聘也。褚師段逆之以受享,賦《常棣》之七章以卒。宋人重賄之。歸,覆命,公享之。賦《魚麗》之卒章。公賦《南山有臺》。武子去所,曰:「臣不堪也。」
衛甯惠子疾,召悼子曰:「吾得罪於君,悔而無及也。名藏在諸侯之策,曰:『孫林父、寧殖出其君。』君入則掩之。若能掩之,則吾子也。若不能,猶有鬼神,吾有餒而已,不來食矣。」悼子許諾,惠子遂卒。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二十年春季,魯國和莒國講和。孟莊子在向地會見莒人結盟,這是由於有督揚的盟會的緣故。
夏季,魯襄公和晉平公、齊莊公、宋平公、衛殤公、鄭簡公、曹武公、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在澶淵結盟,這是爲了和齊國講和。
邾國人屢次來犯,這是由於邾國認爲魯國參加了諸侯的征伐盟會無力報復的緣故。秋季,孟莊子率兵攻打邾國以作爲報復。
蔡國的公子燮想要讓蔡國歸服晉國,蔡國人殺了他。公子履,是公子燮的同母兄弟,所以逃亡到楚國。
陳國的慶虎、慶寅害怕公子黃的逼迫,向楚國起訴說:“公子黃和蔡國司馬一起策劃順服晉國。”楚國人因此而討伐,公子黃逃亡到楚國去當面辯解。
當初,蔡文侯想要事奉晉國,說:“先君參與了踐土的盟會,晉國不能丟棄,而且還是兄弟國家呢。”可是又害怕楚國,沒有能夠辦到就死了。楚國人役使蔡國沒有一定的常規,公子燮要求繼承先君的遺志以有利於蔡國,沒有辦到而死去。《春秋》記載說“蔡殺其大夫公子燮”,就是說願望和百姓的不同;“陳哀公之弟黃出奔楚”,就是說不是公子黃的罪過。公子黃將要逃亡,在國都裏喊叫說:“慶氏無道,謀求在陳國專政,輕慢和蔑視國君而去掉他的親屬,五年之內如果不滅亡,這就是沒有天理了。”
齊子第一次到齊國聘問,這是合於禮的。
冬季,季武子去到宋國,這是回報向戌的聘問。褚師段迎接他讓他接受宋平公的享禮,季武子賦《常棣》這首詩的第七章和最後一章。宋國人重重地送給他財禮。回國覆命,魯襄公設享禮招待他,他賦了《魚麗》這首詩的最後一章。魯襄公賦《南山有臺》這首詩。季武子離開坐席說:“下臣不敢當。”
衛國的甯殖生了病,告訴悼子說:“我得罪了國君,後悔也來不及了。我的名字記載在諸侯的簡冊上而加以收藏,說‘孫林父、甯殖趕走他們的國君’。國君回國,你要掩蓋這件事。如果能夠掩蓋它,你就是我的兒子。如果不能,假如有鬼神的話,我寧可捱餓,也不來享受你的祭祀。”悼子答應,寧殖就死了。

左丘明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呂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左史官記言,右史官記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其父移居魯國並世代擔任魯國太史。
左丘明籍貫,一說爲魯國中都人,一說爲春秋末年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按新見《左傳精舍志》,當以後說近是。
左氏世爲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品行高潔,爲孔子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漢司馬遷亦稱其爲“魯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爲己著述《史記》的先型典範。
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於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爲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於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並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傳》、《國語》對中國傳統史學影響深遠,對司馬遷的《史記》創作尤其具有重要啓發。從這個意義講,左丘明堪爲中國傳統史學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稱其爲“文宗史聖”、“經臣史祖”,或譽爲“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賢。今山東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學以紀念其鄉先賢左丘明。
► 328篇诗文
左丘明的其他作品
- 《 左傳 · 桓公 · 桓公十五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僖公 · 僖公八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文公 · 文公八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昭公 · 昭公三十二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莊公 · 莊公十七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哀公 · 哀公十五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僖公 · 僖公十三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昭公 · 昭公九年 》 —— [ 周 ] 左丘明
相关推荐
- 《 左傳 · 文公 · 文公十二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文公 · 文公十四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哀公 · 哀公十四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襄公 · 襄公二十五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昭公 · 昭公二十五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文公 · 文公七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隱公 · 隱公三四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隱公 · 隱公二年 》 —— [ 周 ] 左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