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調 · 天淨沙 · 江上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鶩殘霞,隔水疏林幾家。小舟如畫,漁歌唱入蘆花。
拼音

譯文

一羣鳴叫的大雁正悠悠地要落在水邊的平地上,在落日晚霞中一隻野鴨子正輕柔飛翔,河的對岸稀稀疏疏地有幾戶茅草人家。水面上一葉扁舟,悠悠然然,隨着漁人的歌聲也緩緩地落入了那蒼茫的一片蘆葦叢中。

注釋

嗈嗈(yōng):雁叫聲。平沙:水邊平地。 依依:輕柔的樣子,描述野鴨輕飛的樣子。鶩(wù):野鴨子。此句化用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名句。

這是一首寫景之作。作者以凝鍊的筆墨,勾畫出一幅暮秋江邊落日圖。前三句寫落雁、孤鶩、殘霞、人家等,純是自然景物;末句“小舟如畫,漁歌唱入蘆花”,錦上添花,一小舟、一漁歌,使畫面更覺生動,平添了一片從容閒適的情趣。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嗈嗈(yōng yōng):形容鳥叫聲。
  • (wù):鴨子。

繙譯

一群大雁在平坦的沙灘上發出嗈嗈的叫聲降落,一衹孤單的野鴨在殘霞的映襯下顯得那麽依戀,隔著江水稀疏的樹林中有幾戶人家。小船如同畫卷一般,漁夫的歌聲傳入了蘆花從中。

賞析

這首小令宛如一幅江邊鞦景圖。起首兩句用“嗈嗈落雁”和“依依孤鶩殘霞”,生動地描繪出江邊甯靜而又略帶蕭瑟的氛圍。“隔水疏林幾家”,在遠景中加入了人間菸火氣,使畫麪更爲豐富。最後的“小舟如畫,漁歌唱入蘆花”更是神來之筆,將靜態的畫麪與動態的歌聲相結郃,把整個意境陞華,充滿了詩意與美感,讓人倣彿能身臨其境,感受到那份甯靜與悠遠。

張可久

張可久

元著名散曲家、劇作家,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字伯遠,一説字仲遠,號小山(《詞綜》)。以路吏轉首領官。至正初,曾爲崑山幕僚。工散曲小令,與喬夢符並稱「雙壁」,與張希孟合爲「二張」。小山仕途失意,一生不得志,縱情詩酒,放浪山水,作品大多記遊懷古、贈答唱和。擅狀物寫景,刻意於練字斷句。講求對仗協律,其作多淸麗典雅。元曲至小山,已經完成了文人化的歷程。現存小令八百餘首,爲元曲作家中數量之冠。有詞曲集《張小山北曲聯樂府》。又天一閣本《張小山樂府》中有詞四十二首。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