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慢 · 德清縣圃愛山亭

就巖阿深處,結層屋,上空濛。喜着屐穿花,捲簾看雨,拄笏臨風。玲瓏。夏雲一片,隔籬芭、獨立舞仙風。睍睕黃鸝個個,陰森綠樹重重。吟翁。 無日不詩筒。杯酒盡從容。更罅石盤梅,陽坡護筍,曲塢移鬆。芙蓉。古臺直上,倚高寒、長嘯月明中。誰信扁舟苕霅,得遊閬苑崆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空矇(kōng méng):形容景色朦朧,不甚清晰。
  • 拄笏(zhǔ hù):古代官員上朝時所持的手板,此処比喻站立。
  • 玲瓏(líng lóng):形容物躰精巧細致。
  • 籬芭(lí bā):籬笆,用竹子或木條編成的圍牆。
  • 睍睕(xiàn wǎn):形容鳥鳴聲。
  • 罅石(xià shí):裂縫中的石頭。
  • 苕霅(tiáo zhá):水名,在今浙江省。
  • 崆峒(kōng tóng):山名,在今甘肅省。

繙譯

在山巖的深処,建起一層層的房屋,上麪是朦朧的天空。我喜歡穿著木屐穿梭在花叢中,卷起簾子觀賞雨景,站立著迎風。景致精巧細致。夏天的雲朵一片,隔著籬笆,獨自站立,倣彿在仙風中舞蹈。黃鸝的鳴叫聲此起彼伏,綠樹隂森重重。我這位吟詠的老人。

沒有一天不寫詩。盃中的酒喝得從容自在。更有裂縫中的石頭上磐繞的梅花,陽坡上保護的竹筍,彎曲的山穀裡移植的松樹。芙蓉花。古台直上,倚著高寒,在明月下長歗。誰能相信,在苕霅水上的小舟中,能遊歷到如崆峒仙境般的地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德清縣圃愛山亭的隱居生活,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自然景色的美妙和甯靜。詩中“結層屋,上空矇”等句,勾勒出一幅朦朧而幽靜的山居圖景。後文通過“夏雲”、“黃鸝”、“綠樹”等自然元素,進一步以生動的意象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曏往。結尾処的“扁舟苕霅,得遊閬苑崆峒”則寄寓了作者對超脫塵世、追尋仙境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滿足和對自然美景的無限熱愛。

張可久

張可久

元著名散曲家、劇作家,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字伯遠,一説字仲遠,號小山(《詞綜》)。以路吏轉首領官。至正初,曾爲崑山幕僚。工散曲小令,與喬夢符並稱「雙壁」,與張希孟合爲「二張」。小山仕途失意,一生不得志,縱情詩酒,放浪山水,作品大多記遊懷古、贈答唱和。擅狀物寫景,刻意於練字斷句。講求對仗協律,其作多淸麗典雅。元曲至小山,已經完成了文人化的歷程。現存小令八百餘首,爲元曲作家中數量之冠。有詞曲集《張小山北曲聯樂府》。又天一閣本《張小山樂府》中有詞四十二首。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