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 · 莊公 · 莊公二十七年

【經】二十有七年春,公會杞伯姬於洮。夏六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鄭伯同盟於幽。秋,公子友如陳,葬原仲。冬,杞伯姬來。莒慶來逆叔姬。杞伯來朝。公會齊侯於城濮。 【傳】二十七年春,公會杞伯姬於洮,非事也。天子非展義不巡守,諸侯非民事不舉,卿非君命不越竟。 夏,同盟於幽,陳,鄭服也。 秋,公子友如陳,葬原仲,非禮也。原仲,季友之舊也。 冬,杞伯姬來,歸寧也。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夫人歸寧曰如某,出曰歸於某。 晉侯將伐虢,士蒍曰:「不可,虢公驕,若驟得勝於我,必棄其民。無衆而後伐之,欲御我誰與?夫禮樂慈愛,戰所畜也。夫民讓事樂和,愛親哀喪而後可用也。虢弗畜也,亟戰將飢。」 王使召伯廖賜齊侯命,且請伐衛,以其立子頹也。
拼音

所属合集

#左傳

譯文

二十七年春季,魯莊公和杞伯姬在洮地會見,與國家大事無關。天子不是爲了宣揚德義不出去視察,諸侯不是爲了百姓的事情不能出行,卿沒有國君的命令不能越過國境。 夏季,魯莊公和齊桓公、宋桓公、陳宣公、鄭文公在幽地一起結盟,由於陳國和鄭國都順服了。 秋季,公子友到陳國安葬原仲,這不合於禮。原仲,只是季友私人的老朋友。 冬季,杞伯姬來,這是回孃家。凡是諸侯的女兒,回孃家叫做“來”,被夫家休棄叫做“來歸”,本國國君的夫人回孃家叫做“如某”,被休棄叫做“歸於某”。 晉獻公準備進攻虢國。士..說:“不行。虢公驕傲,如果突然和我國交戰而得勝,就必定會丟棄他的百姓。他失去羣衆然後我們再去進攻,即使要抗拒,有誰會跟他呢?禮、樂、慈、愛,這是作戰所應當事先具備的。百姓謙讓、和協、對親屬愛護,對喪事哀痛,這纔可以使用。現在虢國不具備這些,多次對外作戰,百姓會氣餒的。” 周惠王派遣召伯廖賜命齊桓公,並要求他進攻衛國,因爲衛國曾擁立子穨做周天子。
左丘明

左丘明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呂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左史官記言,右史官記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其父移居魯國並世代擔任魯國太史。 左丘明籍貫,一說爲魯國中都人,一說爲春秋末年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按新見《左傳精舍志》,當以後說近是。 左氏世爲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品行高潔,爲孔子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漢司馬遷亦稱其爲“魯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爲己著述《史記》的先型典範。 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於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爲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於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並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傳》、《國語》對中國傳統史學影響深遠,對司馬遷的《史記》創作尤其具有重要啓發。從這個意義講,左丘明堪爲中國傳統史學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稱其爲“文宗史聖”、“經臣史祖”,或譽爲“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賢。今山東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學以紀念其鄉先賢左丘明。 ► 3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