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 · 文公 · 文公十年

【經】十年春王三月辛卯,臧孫辰卒。夏,秦伐晉。楚殺其大夫宜申。自正月不雨,至於秋七月。及蘇子盟於女慄。冬,狄侵宋。楚子、蔡侯次於厥貉。 【傳】十年春,晉人伐秦,取少樑。 夏,秦伯伐晉,取北征。 初,楚範巫矞似謂成王與子玉、子西曰:「三君皆將強死。」城濮之役,王思之,故使止子玉曰:「毋死。」不及。止子西,子西縊而縣絕,王使適至,遂止之,使爲商公。沿漢溯江,將入郢。王在渚宮,下,見之。懼而辭曰:「臣免於死,又有讒言,謂臣將逃,臣歸死於司敗也。」王使爲工尹,又與子家謀弒穆王。穆王聞之。五月殺鬥宜申及仲歸。 秋七月,及蘇子盟於女慄,頃王立故也。 陳侯、鄭伯會楚子於息。冬,遂及蔡侯次於厥貉。將以伐宋。宋華御事曰:「楚欲弱我也。先爲之弱乎,何必使誘我?我實不能,民何罪?」乃逆楚子,勞,且聽命。遂道以田孟諸。宋公爲右盂,鄭伯爲左盂。期思公復遂爲右司馬,子朱及文之無畏爲左司馬。命夙駕載燧,宋公違命,無畏抶其僕以徇。 或謂子舟曰:「國君不可戮也。」子舟曰:「當官而行,何強之有?《詩》曰:『剛亦不吐,柔亦不茹。』『毋從詭隨,以謹罔極。』是亦非闢強也,敢愛死以亂官乎!」 厥貉之會,麇子逃歸。
拼音

所属合集

#左傳

譯文

十年春季,晉國人攻打秦國,佔領了少樑。 夏季,秦國攻打晉國,佔領了北征。 當初,楚國範地的巫人矞似預言成王和子玉、子西說:“這三位都將被殺死。”城濮那次戰役,楚王想起了這句話,所以阻止子玉說:“不要自殺。”但是沒有來得及。去阻止子西,子西正在上吊而繩子斷了,楚王的使者剛剛來到,就阻止了他自殺,讓他做了商公。子西沿漢江而下,逆長江而上,將要進入郢都。楚王正在渚宮,下來接見他,子西害怕,就解釋說:“下臣幸而免於一死,但又有人誣陷,說下臣準備逃走,下臣現在回來請求死在司敗那裏。”楚王讓他做了工尹,他又和子家策劃殺死穆王。穆王聽到後,在五月間殺了子西和子家。 秋季,七月,文公和蘇子在女慄結盟,這是由於周頃王即位的緣故。 陳恭公、鄭穆公在息地會見楚穆王。冬季,就和蔡莊侯一起領兵駐紮在厥貉,準備攻打宋國。宋國的華御事說:“楚國想要讓我們歸服,是不是我們先主動表示順服?他們何必擺出這副架勢來逼迫我們?我們實在沒有能耐,但是百姓有什麼罪?”於是就親自去迎接楚穆王,向他表示慰勞,同時聽候命令。於是就引導楚穆王在孟諸打獵。宋昭公率領右邊圓陣,鄭穆公率領左邊圓陣。期思公復遂作爲右司馬,子朱和文之無畏作爲左司馬,下令早晨在車上裝載取火工具出發。宋昭公違背命令,無畏笞打他的僕人並在全軍示衆。有人對文之無畏說:“國君是不能夠侮辱的。”文之無畏說:“按照職責辦事,有什麼強橫?《詩》說:‘硬的不吐出來,軟的不吞下去。’又說:‘不要放縱狡詐的人,以使放蕩的行爲得以檢點。’這也是不避強橫的意思。我哪裏敢愛惜生命而放棄職守呢!” 在厥貉會見的時候,麇子逃走回國。
左丘明

左丘明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呂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左史官記言,右史官記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其父移居魯國並世代擔任魯國太史。 左丘明籍貫,一說爲魯國中都人,一說爲春秋末年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按新見《左傳精舍志》,當以後說近是。 左氏世爲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品行高潔,爲孔子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漢司馬遷亦稱其爲“魯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爲己著述《史記》的先型典範。 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於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爲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於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並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傳》、《國語》對中國傳統史學影響深遠,對司馬遷的《史記》創作尤其具有重要啓發。從這個意義講,左丘明堪爲中國傳統史學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稱其爲“文宗史聖”、“經臣史祖”,或譽爲“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賢。今山東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學以紀念其鄉先賢左丘明。 ► 3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