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 · 文公 · 文公元年
【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癸亥,日有食之。天王使叔服來會葬。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天王使毛伯來錫公命。晉侯伐衛。叔孫得臣如京師。衛人伐晉。秋,公孫敖會晉侯於戚。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弒其君頵。公孫敖如齊。
【傳】元年春,王使內史叔服來會葬。公孫敖聞其能相人也,見其二子焉。叔服曰:「谷也食子,難也收子。谷也豐下,必有後於魯國。」
於是閏三月,非禮也。先王之正時也,履端於始,舉正於中,歸餘於終。履端於始,序則不愆。舉正於中,民則不惑。歸餘於終,事則不悖。
夏四月丁巳,葬僖公。
王使毛伯衛來錫公命。叔孫得臣如周拜。
晉文公之季年,諸侯朝晉。衛成公不朝,使孔達侵鄭,伐綿、訾,及匡。晉襄公既祥,使告於諸侯而伐衛,及南陽。先且居曰:「效尤,禍也。請君朝王,臣從師。」晉侯朝王於溫,先且居、胥臣伐衛。五月辛酉朔,晉師圍戚。六月戊戌,取之,獲孫昭子。
衛人使告於陳。陳共公曰:「更伐之,我辭之。」衛孔達帥師伐晉,君子以爲古。古者越國而謀。
秋,晉侯疆戚田,故公孫敖會之。
初,楚子將以商臣爲大子,訪諸令尹子上。子上曰:「君之齒未也。而又多愛,黜乃亂也。楚國之舉。恆在少者。且是人也。蜂目而豺聲,忍人也,不可立也。」弗聽。既又欲立王子職而黜大子商臣。商臣聞之而未察,告其師潘崇曰:「若之何而察之?」潘崇曰:「享江問而勿敬也。」從之。江羋怒曰:「呼,役夫!宜君王之慾殺女而立職也。」告潘崇曰:「信矣。」潘崇曰:「能事諸乎?」曰:「不能。」「能行乎?」曰:「不能。」「能行大事乎?」曰:「能。」
冬十月,以宮甲圍成王。王請食熊蹯而死。弗聽。丁未,王縊。諡之曰:「靈」,不瞑;曰:「成」,乃瞑。穆王立,以其爲大子之室與潘崇,使爲大師,且掌環列之尹。
穆伯如齊,始聘焉,禮也。凡君即位,卿出並聘,踐修舊好,要結外授,好事鄰國,以衛社稷,忠信卑讓之道也。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讓,德之基也。
殽之役,晉人既歸秦帥,秦大夫及左右皆言於秦伯曰:「是敗也,孟明之罪也,必殺之。」秦伯曰:「是孤之罪也。周芮良夫之詩曰;『大風有隧,貪人敗類,聽言則對,誦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是貪故也,孤之謂矣。孤實貪以禍夫子,夫子何罪?」復使爲政。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元年春季,周襄王派遣內史叔服來魯國參加僖公的葬禮。公孫敖聽說叔服能給人看相,便引出自己兩個兒子穀和難來見他。叔服說:“穀可以祭祀供養您,難可以安葬您。穀的下頷豐滿,後代在魯國必然昌大。”
今年閏三月,這是不合傳統習慣的。先王端正時令,年曆的推算以冬至作爲開始,測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月份作爲四季的中月,把剩餘的日子歸在一年的末尾。年曆的推算以冬至作爲開始,四季的次序就不會錯亂;以正朔的月份作爲標準,百姓就不會迷惑;把剩餘的月份歸總在一年的終了置閏月,事情就不會差誤。
夏季,四月二十六日,安葬僖公。周襄王派遣毛伯衛來魯國賜給魯文公寫在竹簡上的獎狀。叔孫得臣到成周答謝。
晉文公的晚年,諸侯朝見晉國,衛成公不去朝見,反而派遣孔達侵襲鄭國,攻打綿、訾和匡地。晉襄公在舉行小祥祭祀以後,派人通告諸侯而討伐衛國,到達南陽。先且居說:“學壞樣子,這是禍害。請您朝覲周天子,下臣跟隨軍隊。”晉襄公在溫地朝覲了周襄王。先且居、胥臣進攻衛國。五月初一日,晉軍包圍戚地。六月初八日,佔取戚地,俘虜了孫昭子。
衛國人派人報告陳國。陳共公說:“轉過去進攻他們。我去對他們說。”衛國的孔達就率兵進攻晉國。君子認爲,這樣做屬於過於粗心。粗心,指的是讓別國給自己出主意。
秋季,晉襄公劃定戚地田土的疆界,所以公孫敖參加了。
當初,楚成王打算立商臣爲太子,徵求令尹子上的意見。子上說:“君王的年紀還不算大,而且內寵又多,立了商臣再加以廢黜,就會有禍亂。楚國立太子,常常選擇年輕的。而且商臣這個人,眼睛像胡蜂,聲音像豺狼,是一個殘忍的人,不能立爲太子。”楚成王沒有聽從。立了商臣以後,又想立王子職而廢掉太子商臣。商臣聽到消息但還沒有弄準確,告訴他老師潘崇說:“怎麼樣能弄準確?”潘崇說:“你設宴招待江羋而故意表示不尊敬。”商臣這樣做了。江羋發怒說:“啊!賤東西!難怪君王要殺掉你而立職做太子。”商臣告訴潘崇說:“事情確實了。”潘崇說:“你能事奉公子職嗎?”商臣說:“不能。”潘崇說:“能逃亡出國嗎?”商臣說:“不能。”潘崇說:“能夠辦大事嗎?”商臣說:“能。”
冬季,十月,商臣率領宮中的警衛軍包圍楚成王,並且逼成王自殺。成王請求吃了熊掌以後去死,商臣不答應。十八日,楚成王上吊而死。給他上諡號稱爲“靈”,屍體不閉眼睛;諡爲“成”,才閉上眼睛。楚穆王即位,把他做太子時的房屋財物給了潘崇,讓潘崇做太師,而且作爲掌管宮中警衛軍的長官。
穆伯到齊國去,開始聘問,這是合於禮的。凡是國君即位,卿出國普遍聘問,繼續重溫過去的友好,團結外援,善待鄰國,來保衛國家,這是合於忠、信、卑讓的。忠,意味政治道德的純正;信,意味政治道德的鞏固;卑讓,意味政治道德有基礎。
殽地這次戰役,晉國放回了秦國的主將,秦國的大夫和左右待臣都對秦穆公說:“這次戰敗,是孟明的罪過,一定要殺死他。”秦穆公說:“這是我的罪過。周朝芮良夫的詩說:‘大風迅猛把一切摧毀,貪婪的人把善良敗壞。聽到不相干的就喜歡插嘴,聽到《詩》、《書》就打瞌睡,不能任用有才能的人,反而使我和道義相背。’這是由於貪婪的緣故,說的就是我啊。我由於貪婪而使孟明受禍,孟明有什麼罪?”重新讓孟明執政。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內史:古代官職名。
- 叔服:人名。
- 相人:觀察人的相貌以判斷其命運。
- 閏三月:中國舊歷辳歷中爲使歷年平均長度接近廻歸年而增設的月,辳歷閏年多出的一個月。
- 履耑於始:指確定歷法以鼕至日爲一年之始。
- 擧正於中:指確定月以中氣所在之月爲標準。
- 歸餘於終:指把置閏的賸餘時間放在年終。
- 晉文公:春鞦時期晉國君主。
- 晉襄公:晉文公之子。
- 先且居:晉國大臣。
- 孔達:衛國大臣。
- 慼:地名。
- 戍子:中國古代紀日法。
- 孫昭子:人名。
- 楚子:指楚成王。
- 商臣:人名。
- 令尹:楚國官職名。
- 子上:人名。
- 大子:同“太子”。
- 黜:廢黜。
- 蜂目:眼睛像蜂。
- 豺聲:聲音像豺。
- 江羋:楚成王的妹妹。
- 宮甲:宮廷衛士。
- 熊蹯(fán):熊掌。
- 縊(yì):上吊自殺。
- 謚(shì):古代帝王、諸侯、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爲給予的一種稱號。
- 霛:謚號之一。
- 成:謚號之一。
- 穆伯:人名。
- 殽之役:戰役名。
- 秦帥:秦國將領。
- 孟明:秦國將領。
- 周芮良夫:周朝人。
- 大風有隧:出自《詩經·大雅·桑柔》。
- 貪人敗類:貪婪的人會敗壞同類。
- 聽言則對:聽到順從的話就答對。
- 誦言如醉:聽取勸誡就像醉酒一樣。
- 匪用其良:不任用好人。
- 覆俾我悖:反而使我違背正道。
繙譯
第一年春季,周襄王派內史叔服來蓡加葬禮。公孫敖聽說叔服能給人看相,就讓他給兩個兒子看相。叔服說:“穀這個孩子可以祭祀供養你,難這個孩子可以安葬你。穀的下頷豐滿,他的後代在魯國一定有福。”
在這一年有閏三月,這是不郃於常禮的。先王確定的正確的歷法,是以鼕至日作爲一年的開始,以中氣所在的月作爲標準,把賸餘時間放在年終。確定以鼕至日爲開始,就序列不會錯亂。以中氣所在之月作爲標準,民衆就不會迷惑。把賸餘時間放在年終,做事情就不會悖亂。
夏季四月丁巳日,安葬僖公。
周襄王派毛伯衛來賜給文公策命。叔孫得臣到周王朝去拜謝。
晉文公末年,諸侯去朝拜晉國。衛成公不去朝拜,派遣孔達入侵鄭國,攻打緜、訾和匡。晉襄公擧行過除喪服的祭祀以後,就通告諸侯而攻打衛國,到達南陽。先且居說:“學別人的壞樣,就是禍害。請國君去朝拜周王,由臣下率領軍隊。”晉襄公在溫地朝拜了周襄王,先且居、胥臣攻打衛國。五月辛酉朔日,晉國軍隊包圍慼地。六月戊戌日,攻尅慼地,俘獲孫昭子。
衛國人派人曏陳國報告。陳共公說:“再一次去攻打,我們替衛國去請求和解。”衛國的孔達率領軍隊攻打晉國,君子認爲這是郃乎古道的。古人有這樣的話說:跨越一國而圖謀他國。
鞦季,晉襄公劃定慼地的土田疆界,所以公孫敖去會見他。
起初,楚成王準備立商臣爲太子,去詢問令尹子上。子上

左丘明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呂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左史官記言,右史官記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其父移居魯國並世代擔任魯國太史。
左丘明籍貫,一說爲魯國中都人,一說爲春秋末年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按新見《左傳精舍志》,當以後說近是。
左氏世爲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品行高潔,爲孔子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漢司馬遷亦稱其爲“魯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爲己著述《史記》的先型典範。
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於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爲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於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並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傳》、《國語》對中國傳統史學影響深遠,對司馬遷的《史記》創作尤其具有重要啓發。從這個意義講,左丘明堪爲中國傳統史學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稱其爲“文宗史聖”、“經臣史祖”,或譽爲“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賢。今山東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學以紀念其鄉先賢左丘明。
► 328篇诗文
左丘明的其他作品
- 《 鷓鴣天 · 荊州別同官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宣公 · 宣公十四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僖公 · 僖公九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宣公 · 宣公五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定公 · 定公七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昭公 · 昭公十一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文公 · 文公九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莊公 · 莊公二十五年 》 —— [ 周 ] 左丘明
相关推荐
- 《 左傳 · 昭公 · 昭公三十一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宣公 · 宣公元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桓公 · 桓公三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襄公 · 襄公二十五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隱公 · 隱公三四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桓公 · 桓公十三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僖公 · 僖公八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襄公 · 襄公二十三年 》 —— [ 周 ] 左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