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鴻草堂十志圖跋

右覽前晉留書記左郎中家舊傳盧浩然隱君嵩山十志。盧本名鴻,高士也。能八分書,善制山水樹木。隱於嵩山,唐開元初征爲諫議大夫,不受。此畫可珍重也。丁未歲前七月十八日,老少傳弘農人題。
拼音

注釋

盧鴻(又作鴻一):字浩然,一作灝然,生卒年月不詳,是唐幽州范陽(今河北涿縣)盧家人,後來遷到洛陽,隱居嵩山(今登封市)。盧鴻學問淵博,精通籀、篆、楷、隸多種書法,善於描繪山、水、石、樹,造意清氣襲人,得平遠之趣。盧鴻的繪畫作品,主要是反映他清閒自得的隱居生活,最出名的是《草堂十志(嵩山十景)圖》,包括草堂、倒景臺、樾館、雲錦淙、期仙磴、滌煩磯、洞玄室、金壁潭等十景。畫風與王維相近,並與王維的《輞川圖》一樣,名傳當時與後代,表現了盧鴻在繪畫藝術上的精深造詣。但可惜的是,原作久已失傳,唯能見到傳爲李公麟的《草堂十志圖》臨本。但仍然能使觀者領略到原作的風貌,一直成爲歷代畫家所重視和臨摹的名畫。

《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紙本,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後漢天福十二年丁未(947年)七月書。楊凝式此帖筆法深得顏真卿《祭侄稿》的的神髓,錯落有致,氣勢開張,以古樸茂雄渾之氣撲面而來。圖跋一般受制於圖之框架,故楊之法書盡在法度規矩之內。清劉熙載《書概》雲:“景度書機括本出於顏,而加以不衫不履,遂自成家”。
楊凝式

楊凝式

五代時華陰人,字景度,號虛白、癸巳子、希維居士等。楊涉子。幼穎悟,富有文藻,大爲時輩所推。唐天祐進士,授祕書郎,直史館。後歷事後樑、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官至太子太保,人稱楊少師。以心疾致仕。長於歌詩,善於筆札,尤工行草,得歐陽詢、顏真卿筆法。洛川寺觀藍牆粉壁上,題紀殆遍,時人以其縱誕,有楊瘋子之號。有《步虛詞》等。 ► 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