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關曲 · 中秋月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拼音

譯文

晚間雲霧全都收盡,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銀河悄然無聲,天上緩緩移動着白玉圓盤。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終這樣美好,明年的明月將在什麼地方賞觀?

注釋

陽關曲:詞牌名。因唐王摩詰《送元二使安西》詩「西出陽關無故人」句而得名。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欽定詞譜》:「本名《渭城曲》。宋秦少游云:『《渭城曲》絶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陽關曲》。屬雙調,又屬「大石調」。』按唐《教坊記》有《小秦王曲》卽《秦王小破陣樂》也,屬坐部伎。《陽關曲》,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渭城朝雨裛輕塵,客舍靑靑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仄平平仄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仄仄平(韻)。仄平仄仄仄平仄句,平仄平平平仄平(韻)。』宋東坡詞三首,其第二句,一首云:『銀漢無聲轉玉盤』,一首云:『纔到龍山馬足輕』,則此詞『客』字可平也。至第三句『仄平仄仄仄平仄』,蘇詞三首皆然。若平仄一誤,卽非此調。按此亦七言絶句,唐人爲送行之歌,三疊其歌法也。東坡論三疊歌法云:『舊傳《陽關》三疊,然今世歌者,毎句再疊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疊。皆非是。或毎句三唱以應三疊之説,則叢然無復節奏。余在密州,文勛長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陽關》,其聲宛轉淒斷,不類曏之所聞。毎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古本三疊蓋如此。及在黃州,偶讀樂天《對酒》詩云:「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注云:「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以此驗之,若一句再疊,則此句爲第五聲,今爲第四聲,則第一句不疊審矣。』查元《陽春白雪集》,有大石調《陽關三疊》,詞云:『渭城朝雨,一霎裛輕塵。更灑遍客舍靑靑,弄柔凝,千縷柳色新。更灑遍客舍靑靑,千縷柳色新。休煩惱,勸君更盡一杯酒,人生會少,自古富貴功名有定分。莫遣容儀瘦損。休煩惱,勸君更盡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陽關,舊遊如夢,眼前無故人。只恐怕西出陽關,眼前無故人。』與東坡論吻合,並附録之。」熊梅雲按:「《陽關曲》一調爲王右丞所創,體式乃折腰體七絕。坡翁本曲子中縛不住者,而此調則持律甚嚴。細加參校,首句第五字宜入;次句第五、六字當用『上入』;第三句末三字須『入平上』;結句第二字『入』,末三字宜『平去平』。」又按:「首句第四字,王詞用『雨』字,蘇詞則用『盡』、『好』、『下』、三字。『雨』與『好』字,上聲無疑;『盡』,《康熙字典》引《廣韻》作「慈忍切」,上聲;『下』,《康熙字典》引《廣韻》作『胡雅切』,上聲,謂『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方位也;又引《集韻》作『亥駕切』,去聲,謂『降也,自上而下也』,動作也;『城下』者,方位也,故當讀上聲。第二句第五字,《東坡樂府》作『舊』,去聲;而《東坡詩集》則作『古』字,上聲,此從《東坡詩集》本。」故《陽關曲》譜補訂如下:「仄平平上入平平,中仄平平上入平。仄平仄仄入平上,平入平平平去平。」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卽《陽關》」:元延祐本作「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明呉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與傅注本同。毛本作「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卽《陽關曲》」。又按,此首別見於《東坡詩集》,題作《中秋月》。 玉盤:傅子立注:「李太白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劉尚榮按:「句出《古朗月行》,見《李太白詩集·巻四》。」

熙寧十年(西元一〇七七年)八月十五日作於徐州。是年二月胞弟蘇潁濱與東坡相見,四月間陪他同赴徐州,八月中秋之後方纔離去。這是暌別七年來兄弟首次相聚並共度中秋。此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的。這首詞記述的是作者與其胞弟潁濱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賞析

這首小詞,題爲「中秋作」,自然是寫「人月圓」的喜悅;調寄《陽關曲》,則又涉及別情。記述的是作者與其胞弟潁濱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幷不直接從月光下筆,而從「暮雲」説起,用筆富於波折。明月先被雲遮,一旦「暮雲收盡」,轉覺淸光更多。句中幷無「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淸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積水空明的感覺。 月明星稀,銀河也顯得非常淡遠。「銀漢無聲」幷不衹是簡單的寫實,它似乎説銀河本來應該有聲的,但由於遙遠,也就「無聲」了,天宇空闊的感覺便由此傳出。此夜明月顯得格外圓,恰如一面「白玉盤」似的。語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此處用「玉盤」的比喩寫出月兒冰淸玉潔的美感,而「轉」字不但賦予它神奇的動感,而且暗示它的圓。兩句幷沒有寫賞月的人,但全是賞心悅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明月圓,更値兄弟團聚,難怪詞人要贊嘆「此生此夜」之「好」了。從這層意思説,「此生此夜不長好」大有佳會難得,當盡情遊樂,不負今宵之意。不過,恰如明月是暫滿還虧一樣,人生也是會難別易的。兄弟分離,又不能不令詞人慨嘆「此生此夜」之短。從這層意思説,「此生此夜不長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別情。説「明月明年何處看」,當然含有「未必明年此會同」的意思,是抒「離擾」。同時,「何處看」不僅就對方發問,也是對自己發問,實寓行蹤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銜接,對仗天成。「此生此夜」與「明月明年」作對,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與「明年」之「明」義異而字同,借來與二「此」字對仗,實是妙手偶得。疊字唱答,再加上「不長好」、「何處看」一否定一疑問作唱答,便産生出悠悠不盡的情韻。 這首詞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又從當年當夜推想次年中秋,歸結到別情。形象集中,境界高遠,語言淸麗,意味深長。《陽關曲》原以王摩詰《送元二使安西》詩爲歌詞,東坡此詞與王摩詰詩平仄四聲,大體切合,是詞家依譜塡詞之作。
蘇軾

蘇軾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蘇老泉長子,蘇潁濱兄。與父、弟合稱「三蘇」,故又稱「大蘇」。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廳事。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聞鼓院,尋試館職,除直史館。治平三年,父卒,護喪歸蜀。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書祠部,權開封府推官。熙寧四年(1070年),上書論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豐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詩托諷,逮赴台獄,史稱「烏台詩案」。獄罷,貶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元豐四年(1081年),移汝州團練副使。元豐八年(1085年)春,得請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尋召除起居捨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遷中書舍人,改翰林學士兼侍讀。元祐四年(1089年),以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會大旱,飢疾並作,東坡請免上供米,又減價糶常平米,存活甚眾。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東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東西三十里修長堤,民德之。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學士承旨,尋因讒出知潁州,徙揚州。後以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出知定州。紹聖元年(1094年),貶惠州。紹聖四年(1097年),再貶儋州。累貶瓊州別駕,居昌化。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還,提舉玉局觀,復朝奉郎。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四(按:東坡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時已入1037年)。宋孝宗時謚文忠。東坡於文學藝術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清新暢達,與歐陽文忠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為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山谷並稱「蘇黃」;作詞開豪放一派,變詞體綺靡之風,下啓南宋,與辛稼軒並稱「蘇辛」;工書,擅行、楷,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山谷、米元章、蔡君謨並稱宋四家;畫學文與可,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有《東坡集》四十卷、《東坡後集》二十卷、《和陶詩》四卷、《東坡七集》、《東坡志林》、《東坡樂府》、《仇池筆記》《論語說》等。《全宋詩》東坡詩,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乾隆刊馮踵息《蘇文忠詩合注》為底本。校以宋刊半葉十行本《東坡集》《東坡後集》(殘,簡稱集甲)、宋刊半葉十二行本《東坡集》《東坡後集》(殘,簡稱集乙,集甲、集乙合稱集本)、宋眉山刊《蘇文忠公文集》(殘,簡稱集丙)、宋黃州刊《東坡先生後集》(殘,簡稱集丁),宋刊《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簡稱集戊)、宋刊《集注東坡先生詩前集》(殘,簡稱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顧景繁《注東坡先生詩》(殘,簡稱施甲)、宋景定補刊施、顧《注東坡先生詩》(殘,簡稱施乙,施甲、施乙合稱施本)、宋黃善夫家塾刊《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簡稱類甲)、宋泉州刊《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殘,簡稱類乙)、元務本書堂刊《增刊校正王狀元集注分類東坡先生詩》(簡稱類丙,類甲、類乙、類丙,合稱類本)、明成化刊《東坡七集》(簡稱七集)、明萬曆刊《重編東坡先生外集》(簡稱外集)、清查初白《補注東坡編年詩》(簡稱查注)、清馮踵息《蘇文忠詩合注》(簡稱合注)。參校資料一為金石碑帖和著錄金石詩文的專著的有關部分;一為清人、近人的蘇詩校勘批語,其中有何義門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蘇詩》(簡稱何校),盧檠齋、紀曉嵐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別簡稱盧校、紀校),章茗簃所校繆藝術風覆明成化《東坡七集》(簡稱章校)。卷四八所收詩篇除《重編東坡先生外集》外,還分別採自《春渚紀聞》、《侯鯖錄》等書,亦據所採各書及有關資料進行校勘。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四九卷。生平見《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蘇軾傳》。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