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山海經圖
夏鼎象九州,山經有遺載。
空濛大荒中,杳靄羣山會。
炎海積歊蒸,陰幽異明晦。
奔趨各異種,倏忽俄萬態。
羣倫固殊稟,至理寧一槩。
駭者自雲驚,生兮孰知怪。
未能識造化,但爾披圖繪。
不有萬物殊,豈知方輿大。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夏鼎:夏朝的九鼎。相傳大禹鑄九鼎象徵九州 。
- 空濛:迷茫、縹緲的樣子。
- 大荒:廣闊無邊的原野。
- 杳靄:雲霧迷茫貌。
- 炎海:炎熱的大海。
- 歊蒸:熱氣升騰。歊(xiāo)。
- 陰幽:陰暗幽靜之地。
- 明晦:明暗。晦(huì)指昏暗。
- 倏忽:很快地,忽然。
- 俄:短暫的時間,一會兒。
- 羣倫:各類事物。
- 殊稟:指萬物不同的天賦稟性。
- 至理:最根本的道理。
- 一槩:一概,一律。
- 駭者:感到驚恐的人。
- 造化:自然界的創造者。也指自然。
- 方輿:指大地。
翻譯
夏朝的九鼎上刻畫着九州的地理風貌,但《山海經》裏仍有遺落未記載的奇景。在那迷茫浩瀚的遠古荒原之中,羣山在雲霧繚繞間匯聚。炎熱的海域熱氣蒸騰堆積,陰暗幽深的地方明暗奇特多變。各種珍奇異獸奔跑的姿態各不相同,瞬間就展現出萬千神態。天地間的萬物本來就有着不同的天賦稟性,最根本的道理又豈能一概而論。那些容易驚恐的人自然會時常感到驚歎,這世間生靈萬物又有誰能知曉其中全部的怪誕呢。我沒能參透大自然的奧祕啊,只能翻開這幅圖繪來觀看。若不是世間萬物各不相同千奇百怪,又怎麼能體會到大地的遼闊廣大呢。
賞析
這首《讀山海經圖》是歐陽修對《山海經》所繪奇幻世界的感悟之作。開篇以夏朝九鼎雖象徵九州但仍不及《山海經》記載全面,引出山海經所描繪的廣闊神祕世界,爲全詩定下奇幻基調。「空濛大荒中,杳靄羣山會」描繪出一幅宏大且朦朧的遠古羣山大觀圖,讓讀者感受到遠古世界那神祕莫測的氣息。描寫「炎海」「陰幽」的部分,則從氣候、光影的極端變化凸顯出書中世界的奇幻色彩,奔趨各異種,倏忽俄萬態」生動展現了圖中珍奇異獸形態萬千、變化迅速的特點。
詩的後半部分,作者由對奇幻圖繪的描繪轉入哲理思考。他認爲萬物殊稟,自然規律不可一概而論,人們對奇特事物的看法因個人感受而異,表達出對世間各種現象的包容性和對自然奧祕的敬畏之心。最後「不有萬物殊,豈知方輿大」一句帶有哲理啓迪,強調萬物的差異與多樣性,正因爲此才能察覺天地之廣闊,含蓄地表達出通過閱讀《山海經圖》所獲得的對世界更深層次的認知與思考。整首詩意境雄渾奇幻,哲理與意象交融,體現出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自然萬物的深刻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