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賞析
這首《臨江仙》是朱敦儒後期作品。詞中曠遠清淡的心境描繪,樸素無華的措辭用語,都流露出離亂時代士大夫所特有的清逸與超脫,語淡而味永。
開篇二句如從肺腑流出:“堪笑一場顛倒夢,元來恰似浮雲。”作者一生寄情山水,從隱居、出仕、罷官、歸隱,這一人生曲折的歷程,使他看透了人間的憂患。本來自己無意於官場,以布衣嘯傲山水間,但最後卻因做官而被誤解、譏諷,這就是“一場顛倒夢”。他一首《念奴嬌》詞中寫道:“老來可喜,是歷遍人間,諳知物外。看透虛空,將恨海愁山一時挼碎。”這完全是看透紅塵、超然物外的思想,因而才產生人生“恰似浮雲”的省悟。他《沙塞子》中也說過:“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如秋雲。”南宋國勢哀敗、政治混亂的社會環境中,他被官場的流言所挫傷之後,產生這種心理狀態是不奇怪的。接着,他以“婉麗清暢”的筆調,抒寫一涌而出的思緒,“塵勞何事最相親。今朝忙到夜,過臘又逢春。”詞人借對時間流動的描寫來呈現感情的變化,“朝”與“夜”、“過臘”與“逢春”的轉化,體現了時間由短暫到悠長。前者表現了世俗的勞累忙碌,從“朝”到“夜”,着一“忙”字,連接朝、夜的往還相續,日日如是,生活毫無實際價值;後者則表現了韶光的流逝,臘月之後,春天又來臨了。但世俗的奔忙中,“何事最相親”呢?面對這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作者心潮起伏。
“流水滔滔無住處,飛光忽忽西沉”是前面思潮起伏的繼續和深化。“流水”與“飛光”,是藉以影射時間的流逝,人事變遷的迅速:“滔滔”與“忽忽”,是以水流之勢及太陽西墜匆匆的景象,形容流年的短暫:“無住處”與“西沉”寫流水奔流永不停息,紅日西附何等快速!作者對客觀世界的體驗中,驟生一種空虛的失落感,他反覆用不同的景況顯示着貌似平淡而內蘊卻是複雜、激動的思緒,因此,發出“世間誰是百年人”的喟嘆,進而引出結拍“箇中須著眼,認取自家身”。宋周必大《二老堂詩話》載:“朱希真致仕居嘉禾,詩詞獨步一世。秦丞相欲令教秦伯陽作詩,遂除鴻臚少卿。或作詩云:‘少室山人久掛冠,不知何事到長安。如今縱插梅花醉,未必王侯著眼看。’”這樣的譏諷,使一位飽經滄桑的山林老人心中的確會感到非常委屈和悲傷。還是宋高宗說得好:“此人聯用橐薦以隱逸命官,置之館閣,豈有始恬退而晚奔競耶!”朱敦儒難言的心事正如周必大所說,“其實希真老愛其子,而畏避竄逐,不敢不起,識者憐之。”(《二老堂詩話·朱希真出處》)凡此種種能言或不能言之痛,融匯成一句“箇中須著眼,認取自家身”。“箇中”即“此中”、“這其間”之意,“須著眼”是指他所注意的事。這一句的意思指的是他一生的立言行事,他的曠達隱逸的胸襟,世事浮雲,塵勞俗務,不須計較,所應注意的,僅於自己立身處世的態度而已,即“認取自家身”就行了。結拍兩句是以一種閒談的筆觸,抒寫詞人飽經風霜之後所產生的思想反應說不管人世間的複雜與無情,不管世俗對他情感上的傷害,只要認取自身的立足點就行了。
這首詞是作者歷經滄桑,看破紅塵之後,“勉作曠達狂之語,用以自解”(薛勵若《宋詞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較爲普通的社會心態。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堪笑:可笑。
- 元來:同“原來”。
- 塵勞:彿教徒謂世俗事務的煩惱。
- 臘:辳歷十二月。
繙譯
可笑這一場顛倒的夢,原來就像浮雲一樣。世俗事務的煩惱爲何與自己最親近。從今天早上忙到夜晚,過了臘月又到了春天。流水滔滔沒有停畱的地方,飛逝的時光忽然就曏西沉落。世間誰能是活過百年的人。在這儅中必須著眼仔細,認清自己的本真。
賞析
這首詞表達了詞人對人生虛幻無常的感慨和對自我認知的思考。詞的上片描述了人生如夢如浮雲,以及忙碌於世俗事務的無奈。下片以流水和飛光比喻時光匆匆流逝,感慨生命的短暫。最後強調要認清自己的重要性。整首詞語言質樸,意境深沉,引發人們對人生意義的思索。

朱敦儒
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祕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並稱爲“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 265篇诗文